2)第十六章 救命稻草_空穴来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坐了起来,浑身的血都往头上涌,天哪,这是不是真的呀!雷忠民恍恍惚惚如在梦里,扇自己一耳光,疼。

  一九七七年,邓先生复出,人们预测,在经济事务方面,他将逐渐发挥关键作用,但是,与大家的预测不同,复出后的邓先生主动要求抓科技和教育。他认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首先要把科学技术抓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在邓先生的推动下,全国招生会议终于做出了在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制度的决定。这一拨乱反正的政策,改变了整整一代人和整个中国的命运。

  一九七七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BJ召开。这次会议是根据邓老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指示精神召开的。会议讨论制订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及《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文件规定,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恢复考试,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只要符合条件都可报考。根据文件的规定,一九七七年招生工作于第四季度进行,新生于一九七八年二月前入学。本年,全国参加报名的青年有五百七十万人,高等学校共招收新生二十点七万人。

  上帝终于打开了天堂的门!人生的机遇不再是一张薄而沉重的推荐表,而是向每个急于改变命运的青年学子打开了一个平等竞争的窗口。多年积聚的清苦生涯,愤怒和痛苦,如积累的火山开始滚动起雷忠民的岩浆,他要拼命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救命稻草。

  同时,雷忠民也隐约感受到,一场疾风暴雨般的社会的大变革即将到来。

  绝对不能错过这个机会,雷忠民一天都不能等了,我要复习!母亲一听也鼓励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孩子就看你的造化了,你以后就不要劳动了,就在家里好好学习。”

  雷恒茂倒没有那么激动,但是他也希望孩子考上。考上了大学,孩子就能吃上公家饭了,那个时候,他就不用再为孩子的婚姻大事操心了,这可是解决了他一个大问题。

  可是等雷忠民算过时间,他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现在距离高考仅剩下二十天了!二十天能干什么呀。但是这个时候,即使剩下一天,雷忠民也不会放弃的,他要拼争!他重新鼓起勇气赶快拨亮煤油灯,从桐木箱子里翻出了初高中的课本认真地看起来。

  高中毕业,雷忠民舍不得自己的书本作业本,他把它们都小心的放在了家里的箱子底留作纪念,今日果然派上了用场。这一日,他抖擞精神熬了个通宵,第二天他又从街坊邻居那里又搜罗了一些参考资料,开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背诵上面的文章公式理论,就是不得已劳动的时候,他也不忘记在广阔的田野上画上几幅几何图形。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月十一日至十三日,雷忠民夹杂在全国五百七十万热血青年的洪流中走进了设在县城的考场。所有的手续都是他一个人去办的,一切很顺利。这一年的高考,考试科目四科,分数学、语文、政治、史地,满分四百分。雷忠民最后考了二百一十五分。当年录取分数线是二百六十分。雷忠民落榜了!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