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2章 教课教不下去了_我做古籍修复得天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准备不足而暂时失势时有防御部署的空间,利用兵力的疏散和重新配置及其梯次力量支援,在最短时间内稳住战局并伺机局部反击。以百年前战事为例,大苍出兵,夺取太白山北境之地,这是利用了朝廷准备不足的漏洞,但太苍再要南下便有心无力,朝廷能利用地脉大道,快速调动兵力,层层布防,从局部反攻到全线出击。”

  王策问点头,完全的赞同李相白说辞。

  蓝小蝶问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倘若国土面积狭小,又如何面对?”

  李相白心道:“说的不就是庄国。”

  得要认真回答。

  有现成能借鉴的例子。

  华国历史战国时期有的是小国在大国夹缝生存的例子。

  一字一句,李相白开口:“对外合纵连横,对内全民皆兵,谨记忘战必危的思想。”

  “嘶”

  王策问倒抽了一口凉气。

  李相白一个合纵连横说尽了大周建国初期的天下局势及其小国生存之道。精辟,太精辟了。

  蓝小蝶也能听懂李相白的意思。

  庄国自建国以来国祚能传承六百年,和大周比肩,不就是因为这些策略。

  但这些策略可是庄国建国初期兵家圣人们提出来的,而且还在往后的数百年中不断被完善,李相白就这样说出来了。

  太尉之子秦朝哥看李相白的眼神尽是震撼和钦佩。

  琅琊书院的学生秋虞看李相白有点对不上号了,这还是诗词惊艳,说着“锄禾日当午”的李相白不?

  学堂外的太岳书院左公明能沉得住气,很认真的看了一眼吴黄粱,左公明说道:“李相白让我想到了太岳出院曾经出现过的一个学生?”

  “谁?”吴黄粱问。

  “李长卿!对兵家之道有惊人的悟性。”

  吴黄粱点头。

  知道呀,如果不是意外陨落,李长卿绝对是能封侯的人。

  “李长卿的兵家感悟手记就是相白修补的。”吴黄粱轻声说道。

  左公明点头。

  “李相白是被整旧如旧耽误了的兵家天才。”

  吴黄粱嘴皮子动了,没反驳。左公明如今情绪高涨,自己还是低调一点。

  两人立在学堂外,远处的司马望岳和中岳剑宗宗主沙秋河走了过来。

  说话声音洪亮的司马望岳准备打招呼的时候便看到吴黄粱做了一个“嘘”的手势。

  然后吴黄粱便听到学堂内传来王策问的声音。

  “相白之见解,虚实又指什么?”

  司马望岳一乐,原来吴黄粱和左公明在听李相白上兵家课程。

  那自己也听一会。

  落脚无声,吴黄粱、沙秋河走了过去。不久之后琅琊书院院长、西海书院院长也站了学堂外旁听的人群中。

  学堂内便也响起李相白的声音:“何为虚实?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能自保而全胜,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参考分析敌我力量对比,因地制宜指定不同策略,实施不同战术。”

  想了想,感觉说的很模糊,过滤一遍知识存贮,李相白继续说道:“可以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也可以辅助法阵正面主战力量对决,侧翼奇兵穿插。还能因地制宜,利用阴阳家修者对天象地理环境的利用制造假象,声东击西,指南打北,更可以子虚乌有,暗度……暗度险要关隘,大纵深迂回。”

  学堂内一片哗然。

  王策问被彻底震惊到了。

  李相白所言完全囊括了自己通读兵家典籍积累的所有常识,还有自己不曾想到的。“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这个能理解,当年出自太岳书院的天骄李长卿千里出击时便利用阴阳家修者制造迷雾做到了此点,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种战术没听说过呀。

  太岳书院的兵家教书先生王策问怎么能听说过呢?李相白张口就来的可是华国抗战时期的游击战精髓。

  人还在震撼当中,学堂内的人便听到李相白再度开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兵法之道忌讳纸上谈兵,相白也因整旧如旧兵家典籍感悟了这些思想,真正统兵作战,还需要讲究将官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审时度势的调整应变能力。”

  王策问口干舌燥。

  这课没法教了!也教不下去了。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