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一章 收割之时 6_郑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顶点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邓大夫率士卒先行一步入城通报,我领大军随后就到,如何?”

  大军行至陉山南麓,泄驾不确定召陵是否会遵守两国盟约,心甘情愿的让召陵归郑,所以决定让对召陵比较熟悉的邓荒率领小股人马轻车简从的先入城,探探虚实,提点一下召陵宰和公子辛丑,看看他们究竟意欲何为。

  对于邓荒的安危,泄驾并不担心。

  先不说他那厚颜无耻坑蒙拐骗的能耐,就是召陵的防御守备也足够让泄驾安心。

  此时诸侯国内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军队都集中在国都,各封君采邑内的军队极为有限,当然一国太子采邑内的人口和军队会相对多一点。

  像郑武公为郑庄公营建京城时,京城的规模比都城新郑的规模还要大,当中的人口自然也不会少,要不然共叔段移封京城之后,怎么敢和庄公分庭抗礼。

  就拿郑忽来说,他的采邑长葛也是人口七千余,能拉出百乘人马的大邑。

  而召陵不过是一幼庶子的采邑,绝对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待遇的。

  虽说宣侯时期,为固边疆让公子献舞填镇召陵,但是召陵的人口在那摆着呢,军队都是从上蔡派过来的,而且人数并不多,在嫡庶有别的当今,庶公子和嫡公子的待遇那是天差地别。

  就比如,郑庄公再偏爱公子突,封给公子突的采邑也是远离新郑的栎邑,地方是不小,但是人口并不算多,历史上,公子突被逐之后能躲在栎邑自保,靠的是宋庄公赞助的宋国士卒为其守城。

  况且,宣侯当初名为封庶公子献舞召陵以固边疆,实际上未尝没有驱逐之意。

  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期,春秋初期,两国交战是遵循礼节的。

  未开战之前,双方要先约好时间、地点,然后才能开战。

  像后来,周桓王联合卫、陈、蔡伐郑,在长葛和郑军交战,这要不是约好的地点,那联军都打到距新郑二十公里左右的地方,郑国不是快要亡了么?

  所以,在此时,各国国君虽然都有比较独立的国家意识,像其他国家的使者出使,军队过境都需要借道,但是,对于边疆地区却没有过于重视,这一来是由于此时都是约战,边疆的地位被弱化,除了重要的关口要塞可能有重兵把守外,其他的地方守备力量并不强,二来则是,军队的数量有限,有心无力。

  直到春秋后期,小国逐渐被兼并,大国实力的上升,这才有了守卫边境的可能。各国才开始重视关隘、要塞,形成了一定的戍远防线。仅鲁国就筑城十几座,而一些大国,如楚国修建了方城、齐国修建了长城等。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的边界已经比较明确,包含了城市和疆域。

  ……

  而今,公子献舞已被驱逐,蔡侯自然会将原本的兵马收回,召陵除了些日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