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三章 蔡侯封人_郑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顶点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邓侯最终还是将郑忽所送的瓷盘收下,郑庄公的话让他实在没办法拒绝。

  接下来,或许是有感于郑国的诚意,邓国君臣高度发扬了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的精神,整个宴会的气氛进入了高潮,甚至有大臣亲自上阵,舞剑助兴。

  随着夜幕的拉开,这场持续了两个时辰的宴会终于到了尾声,在婉拒了邓国君臣让郑庄公和郑忽留宿的美意之后,郑庄公带着郑忽回到郑国大军驻扎的营地。

  一夜无话。

  第二日午时,郑忽还在高卧不起,连日的急行军加上昨日的宴饮消耗郑忽太多的体力精力。

  正在迷迷糊糊间,感觉塌下有人,郑忽的睡意瞬间醒了大半,正欲开口斥责一番,未料那人道:“君上请世子速去主营相见”。

  郑忽见状,无奈的摆摆手让此人下去,起来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整理好仪容,便匆匆忙忙的往主营中赶去。

  入营帐之中,见郑庄公高居上首,高渠弥、甫假作陪,简单的寒暄之后,郑忽疑惑的问道:“父君急召儿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郑庄公面容有些疲惫,却仍强打起精神对郑忽道:“蔡侯已至邓,方才遣使,欲在此时相会。二三子皆随寡人前去。”

  “唯!”郑忽三人同时应道。

  当然必须提到的是,古代的会和盟是分开的。

  《周礼·太宗伯》中所谓,时见曰会。时通事,即会是指有事要在一起商议,比如此次,就是郑庄公和蔡侯察觉到了楚国的日益崛起所带来的威胁,所以才约定在邓地相会共同商议如何应对之策,会的性质更类似于后世的非正式会议,在此期间所作的约定并不具有约束力。

  而盟则相反,《礼记·曲礼》中提到,约信曰誓,《三苍》中也有所谓的,盟,歃血誓也。盟一般是为了共同的理念而盟,结盟时将共同的理念草拟成盟约,然后向上天祷告。所以,相对来说,盟比会更有约束力。

  当然,无论是会或者是盟,这些都是寰外诸侯才能有的特权,封地在王畿之内的寰内诸侯是没有这样的权利的。

  比如在这个时期最典型的由寰内变寰外的例子,一个是郑,一个是秦,郑国暂且不论,像秦国,在《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周平王将岐、丰之地赐秦,于是秦国才开始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简言之,就是有资格与寰外诸侯结盟结亲。

  像郑国这种未经周王批准,靠着自己翅膀硬私自起飞,由寰内变寰外,绝对是这个时期响当当的头一份。虽然平王东迁之后默许了郑国的地位,其他诸侯也勉强承认,但是,郑国的寰外诸侯身份毕竟是来路不正,而且郑国成为寰外诸侯后也和安分挂不上边,先后灭亡了东虢、郐、胡等国。这就让郑国周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