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五章 赵夙的想法_郑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月初,郑忽在将陉庭的事务交代下去之后,便率人离开晋国,踏上迎亲的路程。

  婚姻的最后一步,亲迎其实是相当重要的,亲迎含有序夫妇,理人伦的大义。

  春秋隐公二年载“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公羊传就此注曰:“外逆女不书,此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不亲迎也。”

  东汉时期的著名的今家何休,对此的解读是“礼所以必亲迎者,所以示男先女也。”

  由此可见,亲迎其实包含着一整套的礼法逻辑。

  彰显的是“男先女”,表现形式为“男子先迎,女从后至”,合刚柔之义。

  而刚柔之义的核心在于“阳倡阴和”,“男女有别”。

  礼记郊特牲云:“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

  阳倡阴和,男女有别,是世间“万物安”的前提。

  所以,亲迎对于有国有家的贵族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然,这些都是礼法角度的大道理,从现实角度来说,亲迎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此时有抢婚的习俗。

  抢婚又称掠夺婚,是原始氏族社会习俗的残留,在此时抢婚不是什么稀罕事,可以说是蔚然成风,这个抢还不是做做样子假抢,是实打实的真抢,谁抢到谁就有占有权。

  说起来或许是对女性的不尊重,但事实就是这样。

  休说结婚亲迎时可以抢,就是已婚之后的女性也可以抢。

  宋国华督抢孔父嘉继室魏氏,然后把孔父嘉给做掉了,虽然东周列国志把魏氏说成贞洁烈女,但孔子在春秋上对他的这位七世祖母的结局提也未提,结局究竟如何后人无从得知。

  倒是楚文王抢息夫人,息夫人为楚文王生了楚成王。

  像历史上卫宣公娶宣姜,鲁惠公娶隐公妻,用儒家的道德来分析,这两位主都是犯了悖人伦的大错,应该被永远钉在扒灰的耻辱柱上。

  但以此时人的眼光来看,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抢婚而已。

  春秋上桓公三年文姜出嫁,鲁桓公未去亲迎,何休就注解说:“公不亲迎,有危也!”文姜至鲁,春秋书“夫人姜氏至!”来表达鲁国上下的喜悦之情。

  这个喜悦不是国君结婚的喜悦,而是文姜在路途上没被抢走的喜悦。

  郑忽此次亲迎,路途本就有些坎坷,因为他必须要借道戎狄和卫国,戎狄和卫宣公什么尿性就不用说了吧,更别谈郑国和中原几个大国的关系都不怎么样,他现在出奔,谁也不能保证没有前去捣乱的。

  像卫齐接壤,卫国和几个中原大国关系还算不错,宣姜都能被郑忽移花接木,最后还被卫宣公捡了便宜,郑忽只能在心里默默的说句“伋子不哭!”。

  这就是没有亲迎的下场。

  若是郑忽还在郑国当他的世子,亲迎的事情大可不必过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