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五章 教学(五)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过他一面,人老了十岁,看上去像个老头子一样,唉。”

  托马舍维奇叹了一口气,目前呆在监狱里的设计师几乎囊括了苏联最有才华的一代人,老中青都有,进来的原因大都是研制进度或是设计上出了问题,他自己就是在研制I-16的后续机型(代号I-185)的时候,试飞的样机坠毁,摔死了功勋试飞员契卡洛夫才被捕的,如果不是被送到远东,这会子只怕已经执行枪决了。

  “新型轰炸机的设计指标,超过了美国刚刚列装的B-17,他们使用的莱特飓风SGR-1820也只有900匹马力,可惜我们没有这么成熟的产品可用,不然还能用在I-16上面。”

  其实I-16同样受困于发动机的不稳定,前前后后达到了三十个型号,光是发动机就换了八种之多,目前在远东空军序列里的从最早型到最新型都有,最新型的I-16type10使用的M-25V星型空冷发动机,便是仿制美国人的莱特飓风1820早期型,如今人家最新的型号已经突破了一千马力,差距何其之大,三十年代的苏联航空业正走在一条仿制加自主创新的路上,还远远没有到腾飞的一刻。

  “有没有办法买到美国人的发动机?”

  托马舍维奇一愣:“你是说进口?”

  刘开放点点头:“既然自己人生产的满足不了,就从外头买去,怎么他们不卖吗?”

  “这......”托马舍维奇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我们的发动机都是统购统销的,有什么用什么,再说了,远东地区好像没有进出口权吧。”

  刘开放很明智地没有去问什么是统购统销,不过听到最后一句他已经明白了,不是人家不卖而是地方没有权限,那是他来这里这前的事了,刘开放心里暗暗有了主意。

  天色再次暗下来,刘开放走进地面控制中心的新大楼,整个一层大礼堂都划做了操作室,足足两百个控制台前坐满了导航员,每个人的身后还站着两名学员,从二层的玻璃平台看下去,满满当当地全是人影。

  沈云悄无声息地走到他身后,一眼就看到挟在胳膊下的那本厚书,竟然是俄文版的《资本论》,不禁诧异了一下。

  “今天是什么课目?”

  “八机混和编队转场。”

  刘开发“嗯”了一声又问道:“是两架DB-3加六架I-16?”

  沈云看了一眼手中的计划表,应声答道:“不,是两架DB-3、两架SB-2、两架I-153和两架I-16,领队的长机是唐铎上尉,僚机是格列戈利.潘捷耶维奇.克拉夫琴科上尉。”

  “地面谁负责?”

  “十号担负首席导航员,三名华方学员和四名苏方学员辅助,剩下的人观摩,两小时后换一批,全部学员预计将在十五天之内完成课目。”

  刘开放在心里默算了一下,一天要完成四十个人的课目,也就是分为五批,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要知道这是夜间飞行,全苏联几千名飞行员,能做到合格夜飞的不会超过两百人,大部分还是那些试飞员,在雷达技术还没有大力发展起来的三十年代,这就是克敌制胜最大的法宝,哪怕是性能低下的双翼机和速度慢如蜗牛的TB-3,他也有信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