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二章 教学(二)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是雏鹰一号,收到请回答。”

  “雏鹰一号,雏鹰一号,通讯良好,通讯良好。”

  一个清丽的女子声音同步传入他的耳中,竟然也是汉话。

  “雏鹰一号请求起飞。”

  “请求收到,空域7-23,天气晴好,能见度优,风向偏西南,风速二级,一号跑道已清理,可以起飞,重复,可以起飞。”

  刘开放按下中控下面最大的一个按钮,只听“嚓嚓”声阵阵响起,I-16机头上两片固定式木制桨叶慢慢开始旋转起来,唐铎意外地发现,中控台上显示出转速的变化,这也意味着,他可以实时监控发动机的工作情况,这可是一个相当有用的功能,他不禁兴奋起来。

  在他的兴奋当中,刘开放推动操作杆,飞机缓缓前行,从机库中滑向跑道,随着转速的加大,速度越来越快,经过不到三百米的滑行,轻盈地舒展双翅腾空而起,飞向蔚蓝色的天空。

  “看,捉到了!”

  三百多公里外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城区,海拔214米的奥尔利诺耶格涅兹多山山顶,F-2型早期预警雷达已经开机,巨大的圆弧形扇面天线以每分钟三周的转速向外发射出雷达波束,地面控制室内,王惠民兴奋地叫了一声,却被沈云给瞪了一眼,她马上收住了声,因为信号是即时传送的,通过那座90米高的信号塔发出去,让远隔千里的刀毕河谷空军基地同步接收。

  整个控制室呈箱形结构,由十五个火车厢形的建筑构成,包括了控制室、配电房、中央处理机房、宿舍以及生活设施,其中最大的一间作为主控室,一整面墙体都是由显示屏构成,上面清晰地标示出整个边疆区的地形图,随着目标的移动,不停地移动着。

  “飞行高度三千,速度三百八,航向702,飞行状态稳定,37分钟后到达乌拉河。”

  沈云盯着屏幕,将第一个目标报给刘开放。

  “雏鹰一号明白。”

  话筒里传来了刘开放的声音,几个女兵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只有沈云依然紧繃着脸,眼都不眨地眼着显示屏上那个小小的绿色飞机图标。

  这是一次地面导航系统测试,由她们所在的地面站控制整个边疆区周边的三十二座大型雷达站,覆盖整个空域超过一百八十万立方公里,从满洲的国境线以西到太平洋,从阿穆尔河流域到高丽半岛、日本列岛,同样的控制室在滨海区还有一个,就在刀毕河谷基地。

  与符拉迪沃斯托克主控制室里的轻松不一样,位于刀毕河谷基地的控制室里一片安静,这里面没有足够的操作员,只能起到一个演示的作用,包括苏霍伊、伊万诺夫等设计师,雷恰戈夫等飞行员在内的八十多人济济一堂,人人都被那面大屏幕上所显示的画面惊得目瞪口呆,根本说不出话来。

  包括盛玉华也是一样。

  他们这里显示的画面又有所不同,是以飞机的正面视野为中心的实时图像,蓝天白云、格子一般的大地、玉带般的河流,灰蒙蒙的山脉,就这样在眼前掠过,好像自己坐在那架飞机上一样,同时,音箱里还不时地传来解说的声音。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