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六章 新编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罗科索夫斯基上校,能不能完成组织上交给你的任务?”

  “请放心,我一定会完成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

  “很好,接下来,我会配合你,完成一些必要的手续。”

  罗科索夫斯基没有想到,再次走出这间木屋的时候,他成为这个营地的最高负责人,当太阳渐渐升起,周围开始明亮起来,他才发现这里是一片河谷,营地的边上就是远东最大的河流阿穆尔河,同样的营地,沿岸一共有十多个,那也意味着,未来的三个月里,这里将会聚集十万以上的大军,他开始变得有些期待了,似乎连空气中的那股腥味,也变成了硝烟的味道,令人陶醉。

  离哈巴罗夫斯克市区280公里的阿穆尔河畔,有一座新兴的城市,建成还不到四年的时间,却已经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重工业城市,这里拥有远东最大的炼钢厂、机械制造厂、拖拉机厂和炼油厂,还有五年前开工建设完成的远东第一座飞机制造和装配厂。

  帕维尔.奥西波维奇.苏霍伊副总工程师走进共青城126厂的总装车间,里面一付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这个占地十二公倾的超大建筑呈细长型,除了顶上钢制的三角形穹顶,整个空间没有任何支撑柱,下面的工作面可以同时容纳十二架飞机同时作业,位于右侧的地轨,直接与配件仓库相连,可以源源不断地将生产好的配件根据出库单送到作业面,大大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此时,十二架巨大的机体,在技术工人们的不懈努力下渐渐成形,如果把这个过程拍成快速放映的胶片,很像是一群蚂蚁在爬上爬下。

  相对于人体而言,这可是个机身长15米,翼展达到21米,整机高达4米的大家伙。

  可惜,它是伊留申设计局的作品,型号DB-3,1938年型的中型轰炸机,一款中规中矩的工业产品,结实可靠,整体为半金属结构,必要时还可以提高木制部件的占比,以方便大批量生产,安装两台1000马力的M-87活塞式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可达410,实用升限将近9000米,航程3800公里。

  苏霍伊不无遗憾地想着,从著名的图波列夫设计局发配到远东,从一个后起之秀变成监工,唯一的好处就是避过了去年的那场风暴,要知道,如今包括图波列夫本人在内的整个设计局,几乎全都被投进了监狱中,而自己竟然因为这个可笑的原因幸免于难,真不知道是不是一件好事。

  做为远东最偏远的航空企业,共青城飞机制造厂的规模仅次于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这里的所有员工都来自于其他地区的支持,他们用了极大的毅力在建设动工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造出了第一架飞机,仅仅四年的时间,这里的生产线已经达到了月产四十架的生产速度,并且依旧处于产能扩张的上升期,得益于远东地区优质木材的蓄量,特别是用于机体的西伯利亚桦木,将整装生产放到这里,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苏联虽然有着辽阔的国土,可是铝资源却并不丰富,产量也大大落后于西方,因此木材成为了大量生产之下的无奈选择。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