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七章 化工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水泥厂的建设进度还要加快,原有的扩大产能,今后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得着。”

  “法本公司的皮尔博士到没有,让他的团体负责员工培训,合成燃料厂那边抽调一些技术员过来,骨干工人也要一些,先培训,大乙烯的工业制备是个很好的课题,未来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等到时机成熟,这里先办一所技术学校,然后慢慢扩展成为专门的化工高等学院,事先要与自治政府沟通好,地方上的支持,才能让咱们的建设过程顺利,今后,苏岛的化工一定会成为支柱型产业,前途不可限量啊。”

  盛玉华听得似懂非懂,看得也不甚明白,“塑料”是个什么东西,至少在1940年并不普及,而刘开放弄来的那些坛坛罐罐和长得不像话的金属管道,更是让人无法理解,做一个领导人实在太操心了,什么都得懂一点,不然多丢人哪。

  于是这些天,她也不得不抱着一本《基础化学》死啃,分子式、方程式这类有如天书般的东西,折磨得她睡觉都睡不好,那感觉,比上战场和鬼子拼刺刀还要累。

  累也就罢了,关键还是不怎么懂。

  “你们是被战争耽误的一代,但你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这种牺牲换来了,下一代能够坐在安安静静的教室里,学会这些天书一般的学问,将来,他们一定会是滨海区工业建设的主力,到那时,我们的事业才算取得了成功。”

  刘开放坐镇巨港,除了紧盯舰队的日常训练,就是规划化工基地的建设,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哪怕是法本公司的博士也从来没有接触过,当看到翻译过来的说明书时,整个人顿时就不好了。

  “徐,远东拥有这么先进的化工技术,为什么还要买我们的煤化油生产线?”

  徐如春做为他的翻译,也是机械制造方面的专家,对于那些造型怪异的反应釜、压力容器之类的部件理解得还要深一些,原理归原理,成品放到眼前,震撼同样不小。

  “请原谅我无法回答,也许这是苏联的化工学家的杰作。”

  “匪夷所思的杰作,太出色了,我想知道,购买这样的一套装置,需要多少帝国马克?”

  苏德两国正处于蜜月期,双方的交流和经贸往来十分密切,就连航母和战列舰级别的武器都能互通有无,一套化学装置在他看来毫无难度,最多就是个价钱的问题罢了,没想到,反馈回来的消息是这种装置需要订制,而且要先付30%的定金,交付期为三年,不出所料,皮尔博士发往柏林的电报石沉大海,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这说明,德苏之间的谈判不顺利啊,德国人已经在准备第二套方案了。”

  刘开放将消息直接转给了留西柯夫,后者正被莫斯科一道接一道的调令搞得心烦意乱,一看到他的电报喜出望外,一旦德苏交恶,远东就会赢来真正的安全,他和刘开放一样,并不希望公开与莫斯科撕破脸,这个过程哪怕再延长一年都好。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