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五章 护侨(十三)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的常乾坤成为这个师的师长兼第41旅旅长,伊俊山担任副师长兼第39旅旅长,吕继熙、方子翼、姚克祜这批来自延安的学员全都分到这个旅,第59歼击航空兵师到目前为止,只是一支停留在纸面上的部队,战机还在货船上,驻地还是一片荒地,一切都得他们自己来。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

  全旅200名飞行员、300多名地勤人员捋起袖子自己干起来,平整土地,用压路机压出硬质的跑道,再将货船上的集装箱卸下来,运到这里装配成整机,空下来的集装箱开个门就成了宿舍和办公室,条件是有些简陋,可再简陋也比根据地要强上百倍,他们这些国内来的学员用自己的热情和干劲带动整个部队的风气,很快,一个简易机场连同场站、修理厂和维护设施便出现在租借地的营地里,这种速度就连随行的伊万诺夫等俄国工程师也赞叹不已。

  新到达的部队开始了紧张的适应性训练,这其中尤其以来自于阿穆尔河区舰队的10艘浅水重炮舰最引人注意,因为他们是远东地区仅有的内河重火力,没人想到竟然被派到了这里,说起来还是刘开放发现暹罗人的海军构成,拍拍脑袋一想,咱也有啊,而且还不差,所以就想出了这么个点子,好歹也是重炮舰嘛。

  1936年7月15日开始建造,1939年7月下水,同年11月入役的“哈桑级”浅水重炮舰,是同期各国海军中最大的内河战舰,它的标准排水量就达到了2400吨,主尺寸88.3X11.1X2.9米,由4台远东柴油厂根据许可证生产的通用RB-7型大马力柴油机驱动,总功率高达5400马力,航速21节,续航力5920海里,主炮塔和战斗指挥舱装甲厚度100mm,舷侧和甲板装甲厚度分别为75mm和40mm,武备包括:3座双联装130mm主炮(舰首两座、舰尾一座)、2座双联装76.2mm副炮(位于靠近舰尾主炮塔的上层建筑内)、3座双联装45mm火炮、5座双联装12.7mm平高两用机关枪,舰员252人。

  同级舰一共有3艘,分别是“哈桑号”、“彼列科普号”和“西瓦什号”。

  与历史上相比,刘开放只是更换了动力系统,让它们跑得快一点,这个速度在内河可以说无敌,不过在近海就算不了什么了,除了这3艘新锐,其余的7艘都是20到30年以上的老古董,分别是“孙逸仙号”、“加里宁号”(原列宁号)、“基洛夫号”、“远东共青团员号”、“捷尔任斯基号”(原台风号)、“斯维尔德洛夫号”、“红色东方号”。

  “孙逸仙级”浅水重炮舰,建于1907年,排水量960吨,主尺寸70.9X12.8X1.4米,功率1000马力,航速11节,续航力3500海里,武备几乎每一艘都不一样,最大口径的要属“斯维尔德洛夫号”上的4门152mm主炮,其余的从120mm到130mm不等,也就是因为这7艘船的低速,才使得第二批船队到达的时间延长了一倍多。

  在全军进行紧张的训练过程中,对于暹罗境内的地形、环境、天气、道路交通、河流、桥梁、机场、港湾等等军事设施进行了细致周详的侦察,就在全军准备工作日益完善的时候,一支特殊的代表团来到了金兰湾。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