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二章 过年(五)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理想中的自由社会。

  韦尔斯当然不会像她一样天真,不过他知道更多的内情,在滨海区,掌握最高权力的或许不是苏俄人,而是神秘的东方人。

  “噼噼啪啪”的声音在黑夜里显得十分刺耳,两人吃惊地站起身,韦尔斯将妻子护在身后,从二层的窗口望下去,劳动服务社大楼外的空地上到处都是一团团的人影和火光。

  “别担心,那是华夏人在庆祝他们的新年。”

  远东柴油机厂外籍工程师帕克.温特纳端着一杯红酒走过来,他的妻子牵着一个大的怀里还抱着一个小的,早在三年前就来到了远东,亲眼见证了这里发生的一切,果不其然,韦尔斯和多萝西也看清了外面的身影,可不正是在远东航空联合体工作的华夏人,在空地上点起一根根的爆仗,一种用纸筒卷起装入黑火药的可燃物。

  “为了远东。”

  “为了新年。”

  两人举杯轻轻一碰,红色的液体在杯子里微微荡漾,划出一道道波纹。

  新年到来之时,滨海区各地都掀起了送戏下乡活动,电影、戏曲和东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二人转等新老艺术形式,被一个个的放映队、演出队直接送到田间地头,让357万社员享受了一顿精神大餐,这些戏曲和电影,无一例外都紧扣当前形式,也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了一次潜移默化的反日反侵略宣传,效果比单纯的广播和宣讲要好上很多。

  给社员们放的《白山黑水》、《赵一曼》、《夜幕下的哈尔滨》等一系列反映抗联斗争的电影,给占据一半数量果军战俘的滨海军区新军部队,放得就是另一个题材了。

  腊月29这一天,第100集团军下辖的第510师各部以团营为单位,在训练场上集体观看电影。

  《血战台儿庄》

  场上一多半的官兵都是这部电影的参与者,在拍摄的过程中,他们分别扮演参战的五战区各个部队,川军、桂军、西北军、东北军以及中央军,有些战士甚至就是战争的亲历者,对于其中的服装、道具和战斗过程给出了很多中恳的意见,可以说是一部凝聚了集体智慧的成果,电影拍摄完毕后,他们马上投入了紧张的训练中,现在终于看到了成品,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各种镜头的运用、影像的剪辑,将这场战斗的细节演绎得淋漓尽致,扮演日军的则是数千真正的日军俘虏,他们把小鬼子的凶残以本色表演出来,可以说除了没有子弹和炮弹,基本上算是重现了整个战役的进程,无论有无战场经历,这部极为写实的电影让在场的所有官兵看入了神,每每演到关键处,人人都是激动得不能自己,纷纷起立高呼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华夏不会亡!”

  整个电影的后半截,就是在此起彼伏的口号中结束的,电影最后的镜头定格在台儿庄主阵地上,一层层的尸体不分敌我地叠在一起儿,堆得几乎和城墙一样高,这就是华夏抗战最真实的写照,哪怕是久经沙场的苏俄主官罗科索夫斯基也被深深震憾了。

  当然了,在这种色彩逼真的表现形式下,看着就像是真正的纪录片一样。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