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六十二章 招标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过这次海试,刘开放不仅是训练人,还得到了舰船和飞机的第一手数据,由于经验不足,德国人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浪费了不少吨位,经过改造后勉强能达到他的要求,谁让这是唯一一艘花钱能买到的准成品呢,美国订的那三艘还在船台上,至少需要1到2年才能完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列宁号”的实践,可以在建造过程中进一步做出改进,比如机库、飞行甲板、升降机、弹射器等等设施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舰岛的设施、燃油仓库和弹药仓库的位置、动力系统等等都会进行优化,进一步突出航母的作战效能,不是为舰队提供空中掩护,而是反过来让舰队为它提供防空和反潜,让强大的舰载航空兵去解决看不见的敌人。

  在40年初这是创造性的思维。

  航空兵的核心就是战斗机,舰载战斗机的需求与陆基战斗机有很多不同,比如为了节省空间,平时需要将机翼折叠起来,除了自身航行需要的没料,航空母舰还需要装载航空用油和弹药、各种维修备件,因此在后勤方面,需要舰载机易于维修和保养,BF109T采用的液冷发动机恰恰有结构复杂不易保养的特点,因此他并不满意,只是目前这是唯一能用的,回到岸上,他马上联系刀毕河谷那边的远东航空联合体。

  “请接苏霍伊设计局总设计师办公室。”

  电话里传来苏霍伊爽朗的笑声:“刘先生,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根据前线战争经验改进的Su-1新型战斗机获得了飞行员的一致好评,我们准备打报告申请正式量产,替换目前的I-153、I-16等机型。”

  “这是好消息啊,新机型的生产线先放到共青城飞机制造厂,我建议在那边推行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可以从刀毕河谷派遣一位美国生产工程师去指导生产,如果需要改造生产线,以远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向本地订货。”

  “好的,我马上安排。”

  苏霍伊很高兴,Su-1从定型到生产用了九个月时间,期间还经历了战争,在战争中只在最后阶段得到了一些对地攻击的检验,对于这款战斗机,刘开放的定位是易于大批量生产的前线战斗机,因为发动机目前还受制于人,他一次性订购了超过3000台,在这些成品里面,从最初的1200马力到最新的1450马力都有,按照2比1的模式生产,可以造出2000架Su-1战斗机,足以替换目前的主力I系列。

  不过他找苏霍伊是为了另一件事,设计一款舰载战斗机,后者听完既激动又忐忑,设计师对新型飞机的有着本能的渴求,但是苏联从来没有过舰载机生产的经验,他担心达不到刘开放的要求。

  “找美国人合作吧,他们不乏这方面的经验,如果有成熟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