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四章 会合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在女兵的队伍里,柴世荣才真切地感觉到了差距。

  一百里的距离,又是积雪不平的山路,人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所费的力气比平路要多不少,何况每个人的平均负重达到了四十斤,她们只用了不到两昼夜的时间就赶到了目的地。

  看似没什么,要知道她们全都是女兵。

  他自己扛着一挺缴获的歪把子,加上一千发6.5mm友坂子弹,差不多就有三十斤重了,再加上驳壳枪、弹夹、粮袋子等物品,将近五十斤的负重,却要竭尽全力才能不掉队,倒是警卫员小胡,一人背了六支三八大盖,依然走得虎虎生风,要知道一把三八大盖就有八斤多重,哪怕是队伍里唯一一个外人葛福禄,也被迫背着一个大袋子,押在小胡的身前。

  野外行军,女兵最高负重四十斤就是刘开放制定的标准,普通负重水平则是三十斤,是按照三天作战量来计算的,或是单场高消耗作战,十名女兵当中,年龄最小的王惠民负重为二十五斤,包括一只背负式标准通讯箱,里面是全套无人机和操作台,以及用于增强信号的高频天线,三天的口粮,一条折叠睡袋,一个多功能饭盒。

  通讯组的另一个女兵十号盛玉华就要多多了,光是一台高密度锂离子电池组就有三十斤多重,再加上必要的用具,已经险险超过了四十斤,如果不是多日的锻炼根本就坚持不下来,好在还有姐妹和柴世荣小胡他们帮着分担,这两天一夜的总算没有掉队。

  通讯组的女兵不配枪还算好一些,带枪的女兵更是麻烦,她们每个人除了自己的武器弹药以外,还要帮火力组背火箭弹。

  沈云头戴凯夫拉复合迷彩盔,身着一件灰白色相间的雪地迷彩服,外套多功能携行具,背后插着五发40火箭弹,胸前插着两个三十发7.63mm弹夹,腰间夹着4颗卵式破片杀伤手榴弹、两颗定向步兵雷,脖子上挂着一具带夜视功能的可调倍径望远镜,一把嘉成二十七年式自来火斜挎在腋下,皮带里还别了一把多功能军用钢铲,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除了鼻孔,没有任何一处露在外面。

  这套行军装束引起了柴世荣的好奇,特别是那件造型古怪的背心。

  “这叫野外携行具,可以根据需要组合,比如说我这件就和林秀芝那件不一样,因为要求不同,她需要多带子弹,还有各种仪器,你看这些扣带都专门订好的,保证尺寸合适,穿在身上受力平均,不会让人觉得累。”

  沈云的手一直握在枪把上,虽然在他们的头顶上,始终都有一架无人机提供警戒,习惯上还是无法放松警惕,柴世荣虽然与她一样握着驳壳枪,可心情却很放松,哪怕在通过鬼子的封锁线时也没有紧张过,因为敌人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掌握中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