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七章 合成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生产工艺:先将煤块粉粹,倒入重油,加催化剂,搅拌至糊状,加热至300C,然后泵至氢化反应器,通入230个大气压的氢气,反应后得到产物,其中含10%~20%的气体,5%~10%的固体,50%~55%的重油,20%~30%中等分子量的油。然后,将中等分子量的油与氢气,催化剂在固定床上反应,温度为400C,压力为200个~300个大气压,就得到50%~70%的沸点在165C以上的汽油。”

  皮尔的话被徐如春译成汉语,会德语的华夏人比会英语的华夏人要稀缺得多,徐如春不得不先充当翻译的角色,当然了,他本身扎实的机械功底也不是没有用武之地,相反,刘开放将他要来的初衷就不是个翻译的工作。

  远东合成燃料厂从开工到建设到投产还有至少一年的时间,30万吨的成品油产量也远远不够使用,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滨海区必须依靠外来油品的输入,特别是美国。

  边区恰恰拥有华夏国内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内陆油田,延长油田,大汉富有全球,像这样位于北方的小油田自然不会放在眼中,可在这个时空就不一样了,刘开放在与边区进行人材和援助款换武器药品的过程中,向延安派遣了一支勘探队和相应的钻井设备,美苏两国都是石油大国,勘探和钻井技术领先全球,有了他们的帮助,延长油田的产量会有一个新的增长,除了延安本身不多的使用量,大部分增产都可以由远东来消化,石油换武器同样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除了机械、化工、语言、水利这些人材,延安还派来了50多名25岁以下的知识青年,带队的八路军航空工程学校教务主任常乾坤就是其中之一,一九二五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华夏红党。一九二六年考入广州航空学校,同年赴苏联入红军航空学校学习。毕业后任苏联红军独立航空队准校领航员。一九三三年入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算是中高级学历的知识份子,其余的也大都有高中以上的学历,对于这批青年,延安方面有自己的想法。

  “飞行员?”

  沈云点点头:“延长油田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延安方面也修建了机场,现在最缺的就是飞机了。”

  刘开放有些明白了:“那就这样分配,刚开始全部进入航校学习,一个月后根据学习情况分班,大致上飞行员20人左右,没有通过的可以当地勤、技工人员,保证当地有独立的维护能力。”

  “才20人啊。”沈云嘟了一句,一下子被刘开放听到了。

  “20架飞机啊,你以为很轻松吗?”

  沈云自失地一笑,看惯了远东空军一次性出动几百架,20架也就是个加强大队的规模,她却忘了,延安方面的基础设施匮乏,这个数目已经超过他们的维护能力了,一张白纸上画图,事情只能一步一步来,急不得。

  “别着急,他们如果能经过一年左右的学习达到初级战斗机驾驶员的水平,至少延安的天空不再是鬼子可以肆意纵横的地方,那样的话,延安机场的扩建工程可以开始了,一年后,我希望那里可以起降“TB-9”。”

  “真得吗?”

  沈云一下子高兴了,“TB-9”是远东生产的四发重轰,在它的基础上,一种客货两用运输机已经设计定型,以刀毕河谷的生产能力,下线只是个时间问题,无论是哪一种,都意味着,一旦延安机场的跑道扩建完成,从滨海到延安,空中直线距离只有2000公里,哪怕延着飞行路线炸个遍再降落也有足够的油量。

  刘开放笑笑没有说话。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