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五章 果实(十四)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份参与本地的建设,当然给出的条件也很诱人,在这里呆了半年多时间,亨利亲眼看到了滨海区的建设成就,特别是刀毕河谷一带,几乎从无到有建设起一个世界领先的航空工业基地,先进的产业布局是前所未有的,标准化、流水线、全面质量检测、整个产业链运转起来之后,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优的质量参与竞争,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其中也包括了美国,在这种情况下,滨海区还在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可想而知,对方一定拥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工业发展计划,他很希望看到,现在有可能参与其中,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水电项目在39年还是一个建设周期长、回报率低的项目,国家投资的前提往往是由于缺少煤炭资源,美国在20年代末开始的一系列水电工程建设,其实是为了应对“大萧条”的无奈之举,加大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吸收失业人口,滨海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苏昌就拥有一个大煤田,苏昌火电厂也是滨海区主要的发电企业,这位神秘的东方人刘先生却好像特别中意水电站,一次就打算上马四、五座,每一座都达到了大型水电站的规模,这不是雄心又是什么?

  为了进行科学的工业布局,大量技术人员拉网式地在滨海区的每个地方进行勘测,纵贯整个地区的锡霍特山脉是其中的重点,这里是太平洋成矿带的一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经探明的最大金属矿物是锡,除此以外,伊曼河流域一带的钨、塔杜什一带的铅、捷丘贺一带的锌都有巨大的储量,其余的铁、锰、铜、银、金、钼、锑、铝、镁、钛等金属的开采价值都达到了工业标准,门类齐全的丰富矿藏,是未来滨海区发展的有力保证,要说这里有什么缺陷,就是石油的产量太少了,基本上无法保证自身需求。

  因此,刘开放才会不顾一切地拼命收购美国原油和成品油,未来三年输入本地的油料将会达到一亿吨,基本上把美国的出口配额给包圆了。

  总得来说,滨海区并不缺少金属矿藏,缺的是提炼技术,无论什么样的金属提炼都需要大量的电力作为基础,所以,他才会不遗余力地发展水电项目,

  亨利所提出的水电发展计划,需要海量人手,战争胜利之后,大量东北百姓迁移到了滨海区,除了集体农庄,各地招工的广告布满了所有的边境口岸,除了绥芬河这个最主要的边境口岸,珲春、黑河、虎林等地也开始了人口登记和接收,除了铁路,公路甚至是土路上,到处都是走上异国他乡的人流,给每一个来到滨海区的百姓一份工作,就成了当前最大的任务,否则他也不可能疯狂到一次开始四个水电站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占用大量的人力,而为了减低成本,在一些需要重体力劳动的工地,他还有一个免费的劳力群体可用,那就是。

  多达8万的日军战俘和20多万的日本平民!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