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零五章 果实(四)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北满地区一样,滨海区的各个集体农庄也进入了秋收时节,由于很多地方还没有完成人口的迁移,因此必须要靠别的方法来完成。

  红旗公社做为最早一批组建的新型集体化社区,人手是不缺的,哪怕是像李老嘎这样的家庭,只有一个壮劳力,也能得到全组的帮助,两埫地的收成而已,费不了多少功夫。

  不过今天他们没有机会上手,因为那位年轻漂亮的华夏特派员,带来了一台见都没见过的大家伙。

  美国国际收割机公司的最新产品,39年新型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

  这家公司是1902年成立的,由当时最负盛名的两家农机公司合并而成,一家是收割机的发明者赛勒斯.麦考密克在1847年成立的麦考密克公司,一家是1837年由一个铁匠铺子发展而来的迪尔农机公司,两家公司合并后,占据了全美市场的85%,而他们的掌控者,是大名鼎鼎的摩根财团。

  早在20年代,国际收割机公司就与福特公司一道进入了苏联市场,对于这个庞大的红色帝国一点也不陌生,再加上摩根的关系,这次为了打开远东这个富得流油的大金主口袋,他们一次性派来了上百人的技术团队,和最新的产品,并承诺在工作期间为机器提供免费的维修和升级服务,可以按照顾客的需求,进行特别的设计,以适应远东地区的特殊要求。

  “这位是迪尔农机公司的技术顾部威廉.休伊特先生,这位是《芝加哥论坛报》的总裁罗伯特.卢瑟福.麦考密克先生。”

  欧阳金海如今已经成了刘开放的专职翻译,每次出面接见美国朋友,沈云都会指定由他担任首席翻译。

  “欢迎诸位的到来。”

  既然有翻译在场,刘开放也乐得使用汉话,在听到后者的名字时,他稍稍留意了一下:“麦考密克先生与麦考密克公司有什么渊源吗?”

  罗伯特.卢瑟福.麦考密克解释了一句,果不其然,他是那位创始人塞勒斯的侄孙,不过没有加入公司,而是成为了新闻从业者,靠着这层关系,他加入了国际收割机公司的海外技术团队,如愿以偿地见到了传说中神秘的东方人。

  气质高贵得像个贵族,这是他第一眼的印象,对方与美国那些被卖猪仔送到海外的华人完全不一样,虽然也留着长发,却没有结成那种可笑的辫子,而是堆在头顶,用一根碧绿的钎子串起来,钎子一看就不是凡品,作工精细手艺精湛,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鬓角修剪得十分整齐,面色白净表示营养良好和富有教养、丝制的缎面长衫肯定是手工订制的价值不菲、腰间的玉带上镶着宝石、手指纤细没有劳作的痕迹,出身一定很好,鞋子是从未见过的款式,由白色的真皮缝制而成,鞋帮上绣着一个小小的方块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