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章 总攻(十九)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托马舍维奇站在与身高几乎相同的大型机轮组前,机轮组由4个同样大小的高强度抗冲击橡胶轮胎组成,生成这种轮胎的工厂离这里5公里远,生产线来自于诞生于1898年的固特异橡胶轮胎公司,这家公司甚至比波音的飞机工厂还要早投入生产,除了飞机轮胎,还生产各种汽车、半履车、摩托车甚至是自行车轮胎,为他们提供原料的,是一家来自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化工企业,企业的主要产品合成橡胶配方是杜邦公司的专利,远东按照协议买下了生产许可证,每生产一吨原料都要付给杜邦公司23美分。

  这个价格还是小富兰克林谈下来的。

  至于化工企业的原材料,则是新建成的远东炼油厂的附产品,与阿穆尔河畔的共青城炼油厂相比,这家炼油厂完全是由标准石油帮助建立起来的,准确来说就是拆了一家西海岸的炼油厂打包运到了远东,再原样重建起来,甚至连工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也打包附送,做为洛克菲勒家族与远东的友谊,在15000名本地工人的帮助下,整个过程只用了4个月,堪称奇迹。

  轮胎安放在特种合金钢切销成形的活动支撑架上,生产这种架子的是一间有着50年历史的机械加工工厂,在经济危机中,这家规模不大的工厂面临倒闭,老板不得已解雇了所有工人,关闭工厂等待转机,直到被某个大户一口买下,连同老板本人和那些工人带家属整体搬迁到远东,承担起一系列的金属加工业务,订单是源源不断,他们的收入也是成倍增加,良好的示范效应使得类似的加工厂纷纷效仿,在刀毕河谷的一块土地上,形成了一个大型机加工中心,工业上所需要的任何钢制标准部件,大到几吨重的主结构梁架,小到一颗2mm螺丝,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代工企业,大大降低了额外的经营成本,来到这里的工厂主都看得很清楚,未来远东开发的这片热土,一定可以提供稳定的订单来源,产生的利润自然是不菲。

  至于为他们提供原料的远东钢铁集团,目前还只有一条粗钢生产线,利用美国运来的废钢铁回炉后重新锻造成钢坯,因为铁矿资源并不是远东地区的强项,滨海区的勘探工作一直在进行中,还没有发现有工业价值的矿脉,索性截日本人的糊,利用美国进口废钢铁来炼制好了。

  还有机身,它是由波音公司的生产车间生产的,按照分段建造法分成5段,再送到总装场统一装配。

  制造机身所用的铝材来自于美国进口,不过一家大型炼铝企业已经破土动工,没有迅速建成的原因不是缺乏人手,也不是缺乏铝土矿资源,而是缺少电力,在刀毕河谷水电站一期工程投入使用之前,像这种纯粹靠爱发电的企业,只能跟着水电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