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二章 突袭(二十七)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觉,今天还有任务呢。”

  掖河镇位于牡丹江东岸,与市区仅一江之隔,作为第3军司令部所在地,也是第2师团所属的步兵第15旅团的驻地,同时也是牡丹江外围的重要屏障。

  距离9公里的一处铁道岔口,矗立着一座碉楼,像这样的碉楼沿铁道线每隔上10-20公里就会修建一座,重点地段修得密,一般地区疏一些,一般来说里面会驻守一个分队的鬼子守备部队,这是日军最小的战术单位,相当于苏军中的班,每个分队13人,包括分队长、4名机枪手和8名步枪手,有轻机枪一挺,编制4人,组长、射手和两名携带弹药的副射手,4人配备自卫手枪,有时也会带一到两枝步枪,8名步枪兵,每人一支38式步枪,这些基本情况,长期在这一带作战的柴世荣自然是一清二楚。

  “......这里的守备队是一个加强分队,多了一个2人的掷弹筒组。”

  1000米远的山岗上,柴世荣拿着望远镜观察了一下,又接着说道:“鬼子的铁道巡逻车每隔1小时来回一次,刚刚才过去,下一次经过这里应该是一小时之后。”

  身边的苏军侦察排长能说一口带着大碴子味的东北话,同样用望远镜观察之后,皱着眉头说道:“砖墙的厚度可以抵抗重机枪的扫射,超过了我们的火力范围,也许要前行到300米距离才有效果。”

  柴世荣带领的这个侦察排一共3个班,一个10人的骑兵班,一个10人的摩托车班,包括两辆带挎斗的M-72边三轮摩托车,它源于苏联对德国宝马BMW-R71的仿造款,装备一台22马力的746cc发动机,挎斗上面可以架设一挺DP机枪,四辆乌拉尔轻型两轮摩托车,一个10人的装甲步兵班,由一辆B-3型装甲半履带运兵车来装载。

  这种型号的装甲运兵车是39年7月才生产出来的新产品,仿制自德国的装甲输送车,由莫斯科的斯大林汽车制造厂生产,底盘以ZIS-22半履带卡车为基础,沿用了大量BA-11重型装甲汽车以及T-40轻型坦克部件,整车从前到后分为发动机舱、驾驶舱、载员舱,履带部分占车辆全长的3/4,前部驾驶室由装甲钢板全面包裹,发动机室顶部装甲有倾角,装甲载员室顶部采用可开放式设计,便于使用武器,能容纳1个10人制的加强步兵班,车体前部装甲厚12mm,两侧和后部装甲厚7mm,可以有效地防御机枪弹和炮弹破片,在一台55.86千瓦的GAZ-202汽车发动机(按许可证生产的美国道奇D-5)的驱动下,这辆战斗全重高达7.6吨的半履带式装甲运兵车,能轻松跑出每小时40公里的公路速度。

  由于侧重于人员运输,它的火力只有一挺12.7mmDshk机枪加一挺7.62mmDT机枪,对于坚固的碉楼来说有些贫乏,听了他的话,柴世荣有同样的感觉,如果开来的是一辆BA-10可以轻松解决这样的碉楼。

  “看来以后要在B-3后面挂上一门53-k才能胜任一般性的独立侦察任务啊。”

  53-k是1937年式45mm反坦克炮的代号,它的战斗全重只有560公斤,可以挂在B-3装甲运兵车的后面拖着走,无论是反日军的坦克还是这种碉楼都绰绰有余,眼下既然没有带上,后悔也是无用。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