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六章 突袭(二十一)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将开战日期选在这个月,远东地区气温最高的时间点。

  日本人为了困死抗联推行所谓的“归村并屯”,将百姓们强行赶进一个个高墙筑成的“集团部落”,由人数不等的民团武装看管,进入都要通行证,陌生人根本混不进去,外出限制时间,更不准带多余的东西,否则就是罪过,严厉的措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抗联与百姓的联系被割裂了,从此成为了无水之源,粮食、物资来源一点点枯竭,情报消息来源被彻底阻断,这才造成了抗联36-39年的困难时期,沈云想起那些日子,对他们的遭遇更加同情起来。

  “马上熬粥,让每个人都吃上一顿饱饭,但是不可过量,他们的身体太弱了,就在日军的营地里住下来,调理两天以后开始干活,清理要塞区,把所有能用的都装上车,用劳动换粮食,两斤铁一斤小米,除了铁轨暂时不准扒,别的都要,武器、军械、机器一定要完整,完整的给得更多,除了粮食还有牲口,都可以按一定的比例交换,就看他们能扒拉出什么了。”

  这个政策是刘开放亲自厘定的,为的就是搬空整个满洲,这样的活儿让军队来干纯属浪费人力,交给老百姓,让他们用劳动来交换粮食和生产物资,一方面能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又能解决日军物资仓库的运输问题,等于将所有的物资运输工作分散到了每一个百姓的手中,他们可以利用劳动得到的东西交换一切,一下子就调动起了老百姓的积极性,在绥芬河要塞纵深30公里的广大区域里,短短三天时间挤进来几十万百姓,他们拿着简陋的工具,甚至是空手一点一点地扒拉着,连混凝土里的钢筋都不放过,仅仅用了两天就将整片要塞区清理得干干净净,除了满地的瓦砾,连一根电话线都没留下。

  接着清理工作又扩大到了城镇、工矿,有了积极性的老百姓如同一群蝗虫扫过,将广大的城乡一扫而光,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一车皮一车皮的废钢铁和各种物资通过铁路运往滨海区新建立的钢铁厂,化成一炉炉的铁水,变成一颗颗的子弹和炮弹或是最需要的航空炸弹,再送到各个军需部门去,而那些矿山机械、工厂的机床机械则被集中起来,以便筹备日后自己的工厂之用。

  在发动群众的过程中,大批日伪敌特警察等反动份子被清查出来,他们的家产自然是没收充公,人员除了罪大恶极的当场公判后执行枪决,其余的都送去了劳改营,成为远东地区最急需的免费劳力。

  对于解救出来的百姓,沈云组织人手向他们宣传了远东的政策,很快,清理完绥芬河及周边地区的百姓就带着交换来的牲口和粮食、工具、种子等东西上了路,他们心里人人都明白,虽然老毛子也未必是好东西,可总比日本人要强些,在这个比烂的世界,能有一口饭不至于饿死,已经足够让人背井离乡去陌生的地方讨生活了,要知道东北地区的人口大都是从山东等地迁来的,活不下去就离开,并不是很难的选择,至少人家答应过,如果哪一天日本鬼子给赶走了,想要回来悉听尊便,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