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药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惠民不再犹豫,在当初的八姐妹当中,除了沈云做为他的代理人一直在各地奔忙,其他人根据自身的特长都在各个学校深造,她做为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当然不会例外。

  远东地方极缺各种技术人才,响应号召从国内的欧洲部分过来的人数远远不敷使用,自己培养又不是朝夕可成的,因此还需要通过别的途径引进,开工严重不足的美国就是其中之一,不过相对于20年代末期经济大萧条时的无奈之选,39年显然有些太晚了,跟着“飞翔的爱斯基摩人”号横渡太平洋来到远东的炼油工人正是远东炼油厂需要的人材,因为这座工厂马上就会从原料不足到扩大产能,截了日本人糊的那份石油供应合同,足足有两百万吨,其中有一半是轻质原油。

  因此,同时从美国进口的炼油设备就会派上用场,这是二战开始之前最后的机会了,马上就连美国自己都会不够用,在石油合同的推动下,一系列的引进项目也将逐一落实,其中与未来航空工业基地相配套的水电站项目已经进入了设计和定型期,利用刀毕河和几条支流在山地之间的高落差建设一到多个中小型水电站的计划已经进入了实施期,计划所需要的机电设备也全都是在美国订购,这份订单甚至包括了一支成熟的工程安装队伍,毕竟苏维埃自身的建设能力还有待加强,虽然远东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可是刘开放并不打算只依靠火电,污染和资源浪费都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优质煤炭除了做为燃料,还能成为工业原料,比如从德国引进的煤化油技术,最早的落户地就是远东,因为苏联本身并不缺油,只是西伯利亚铁路的运输成本太高,一吨油运到远东比本地炼化要贵太多了。

  这些项目的规模并不大,刘开放只是借此来培养技术人材,真正的工业将来会从他的时代引进,那才是真正的高尖精。

  能这么快地落实合同,还要得益于充沛的资金,黄金做为远东地区最有价值的矿产,给了刘开放一个去美国装大款的机会,用一千五百万美刀的发动机成品合同做为敲门砖,用上亿美刀的石油合同拉拢石油利益集团,一步一步撬开美国的市场,将成为远东日后立足的重要基础。

  斯科特.霍内满意地走出富国银行位于旧金山的总部,十分钟前,他刚刚当着客户经理的面将一张38万美刀的转帐支票入到自己的户头,这是第一笔石油合同交付后他所得到的佣金,在39年,这笔巨款可以在比佛利山全款买下一幢山顶豪宅,可这仅仅是开始。

  远东的胃口比他想像的还要大,当初在哈巴罗夫斯克的谈话时,他以为对方仅仅是出于恶心日本人的目地,想要搅黄这笔给华夏人带来巨大伤害的合同,可是当他看到国内掀起的反对潮时,又有了新的判断,要知道苏联政府是不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公然阴一个强大的工业国的,这对他们并没有好处,反而会增加地区风险,一旦日本人被激怒了,谁也不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不理智举动,要知道当年日俄战争开始时,日本这个新兴的地区小强要挑战一个传统的列强可没有多少人看好。

  事实上,他们最后差一点也垮掉了。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