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舰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拿起来一听,是留西柯夫打来的。

  “什么?噢,这样啊,好事情啊,对,一定要拿过来。”

  放下电话,他表情古怪地说道:“咱们也许、可能还真会有大军舰呢。”

  苏联与德国之间的关系在38、39年间有些微妙,一方面苏联境内有大批人员被打成“德国间谍”,比如那位著名的元帅,另一方面,双方都在竭力避免过早地卷入战争,特别是在39年的四月份,德国人已经制定出了闪击波兰的“白色方案”,为了避免苏联方面的干涉,双方加强了经贸往来,甚至连一些敏感的军工技术都不避忌。

  虽然远东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很弱,可架不住钢铁同志的内心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大炮巨舰主义者,否则也不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完成,国内经济形势稍有好转就批准了不切实际的24+36艘战列舰计划,因此在德国访问的苏联代表团参观了位于基尔军港的伏尔铿造船厂之后,便将主意打到了几艘在建的主力舰上头,“俾斯麦”级战列舰、“沙恩霍斯特”级战巡、“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都是他们感兴趣的目标,经过一番艰苦的谈判,德国人对于前二者没有松口,却意外地表示重巡可以商量,这一商量就是好几个月,苏方原本打算将三艘一起打包拿下,谈来谈去德国人只答应了将船台上已经完成了82%的动力系统的命名为“吕佐夫”号的四号舰卖掉,本着有比没有好的心态,苏方与德国人签订了合同,由德国工程师提供图纸和原料,将“吕佐夫”号的后续建造放到苏联国内完成,工期预计15个月,原本是要放到列宁格勒造船厂来完成的,可那里正在承担“苏联级”战列舰的建造任务,一时间腾不出船坞来,也不知道留西柯夫是怎么说的,居然说动了莫斯科,将剩余的建造工作放到远东,由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178号船厂来完成。

  那可是一艘标准排水量高达14000多吨的大舰啊,哪怕用来拆废钢铁也能得到好几千吨呢,不要白不要。

  不过刘开放并没打算真地拆掉它,而是另有用处,从遥远的欧洲拖过来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178号船厂必须首先完成产业升级,一个两万吨级的船坞是必须的,再加上各种加工设备,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将远东地区的造船能力提高一个等级,争取将来能自主地制造万吨级大船,除了这个小目标,他还有一个别的打算,给日本人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目标。

  兴奋的沈云马上赶到178厂,督促工人们开始前期工作,选址、施工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那份热情让刘开放感到好笑,八字还没一撇呢,这一路上要经过日本人的海域,谁知道能不能顺利到达。

  好在眼下日本人还没有精力对一艘万把吨级的重巡太上心,来自大洋彼岸的一个意外消息牵扯了他们的精力,在旧金山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一向和顺听话的本地华人居然摆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展览。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