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六章 信号_远东193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射炮,这种新型高射炮是去年由加里宁格勒8号火炮工厂开发出来的,从38年底到39年的头两个月,全军一共才装备了五百门,其中就有336门部署在远东,编成7个重型高炮师,下辖21个重型高炮团,分别拱卫着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三个方向,特别是满洲和高丽的方向。

  为了方便移动炮身装在双轴四轮炮架上,战斗全重4.3吨,可以由汽车、拖拉机或是重型挽马牵引,方向射界360度,高低射界-3度到82度,射程15650米,有效射高8382米,最大射高10500米,最大射速每分钟20发,战斗射速在15发左右,这是指人工装填的情况下,炮弹全重15.1公斤,弹丸重9.2公斤,前端装有多孔炮口制退器,出膛初速达到每秒792米,每门炮配备操作手七名,由行军到战斗展开时间为二十分钟。

  352团的阵地呈一个扇形分布在机场的右角,每门炮之间相隔在三十米左右,两个重型团之间填补一个37mm轻型高炮团,负责4000米以下的中低空防御,装备由加里宁格勒8号火炮工厂生产的1939年61-k型37mm高射炮,最大射高6700米,使用五发连装弹匣,最大战斗射速高达每分钟180发,再加上由瑞典博福斯出产的M1932型25mm高射机关炮,在2000米以下的高度发挥威力,便组成了覆盖高中低空的立体防空网,这些大小不一的火炮统一由防空雷达进行调度,为了提高反应速度,特别是85mm重型防空高射炮,还做了一些改进工作,比如炮弹的输送方式,各个高炮阵地之间以小型铁轨相连,同时接上了电线,用来驱动一台液压电机,至于为什么要有电机,来自顿涅茨克的乌兰克姑娘波斯卡娅和来自列宁格勒的俄罗斯姑娘伊琳娜都是大惑不解,好心的于安顺向她们解释。

  “十五公斤重的炮弹,我们搬不了几颗,必须借助机械来完成,还有高低机和水平机,以女人的身体无法持久,有了它,就能把你们解放出来,从事更复杂的工作。”

  “比如说呢?”伊琳娜眨着一双深褐色的眼睛,乌黑的头发剪成一个小小的波浪,被一顶土黄色的船形帽压着,身上的1935年式女兵裙剪裁合体,将18岁的少女身段展露无疑。

  金旋子笑呵呵地打开电机箱子,将里面的液压套件搬出来,于安顺朝她们俩招招手,两人好奇地蹲下身,看着她们摆弄。

  “你们都上过八年级吧,应该知道基本的力学原理,这套装置就是用来替换这些方向轮的,当我们需要调整的时候,不必拼命摇动把手,可以节省两个人手,同时电机还能带动升降舵,把炮弹送到合适的位置,我们只需要轻轻一推就能送进炮膛,这会大大加快填充速度,高射炮最重要的就是射速,你们说,它有用吗?”

  于安顺一边干活一边解释,这个替换工作可不轻,要不是有电力起重机的帮助,就凭她们四个女孩,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在她和金旋子的指导下,用了五个多小时才完成整个装置的拆卸和安装,这是一次实验性质的工作,四个姑娘累得气喘吁吁,然而这还不算完。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