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3章 弄堂里的杂货店_旧货市场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时候生活的胡同里也有小卖部,但左邻右舍的女人穿着大裤衩子和拖鞋出来的时候,是不会涂口红和抹脚指甲的。

  叶天把这一切归结为风俗不同。

  王孝庆问他:“咱进去看看?”

  看看就看看。

  一进来,好家伙,这杂货店铺的可够满当的,这下脚的地方就那么一条细窄得过道,凡事能塞下东西的,全都被占满了。

  叶天他俩一见这种情况,就只好站在外面等着里面的人买完东西出来之后,他俩才一前一后的进去。

  这个杂货店的东西可太全乎了,书,包,餐具盘子,水杯,水壶,首饰,花瓶,各种摆件,还有日常生活用品,甚至连痰盂都有。

  一个不到十平米的地方竟然东西这么全乎,是叶天始料未及的。

  他说:“王叔,你知道我看见这个想起什么来了吗?”

  王孝庆问:“想到什么?”

  “我想起大学学校里开的那种小卖部了,这里有除了没有被子,我看挺适合大学新生的。”

  “呵呵”王孝庆说,“这地方的确挺复古的。不过也方便,你看这条长长的弄堂,这里头住的老百姓要想采购生活用品,还得穿过这么长一条街去对面的超市,真不如直接在楼下买了。”

  王孝庆问了问价格,倒也不贵。

  如果这要是在他家楼下,说不定他真的会经常光顾,只是这次是出差办公事,这些东西他也不缺,买回去还占地方,便也只是随意的看了看。

  叶天本来也像它一样,走马观花的看,结果就被一个台灯吸引住了。

  这个台灯的造型很奇特,不是当下国内流行的样式。

  头是大喇叭的形状,金属底座已经锈迹斑斑了。

  叶天看出来这是一个上世纪30年代的进口货。

  他随口问了一句:“大爷,这灯怎么卖啊?”

  这店老板是个老爷子,年纪比王孝庆还要大,精神头还挺好的,许是一直做生意得缘故。

  那台灯放到了高处的架子上,老爷子抬头一看,说:“这个台灯有年头了,也生了锈了,你拿回去啊,估计要费些功夫做修复了。”

  老爷子话倒是诚恳。

  这就台灯虽然造型别致,但的确经年累月的,上面积累了时间的风霜,真要想恢复原貌,确实需要花一番功夫的。

  叶天问:“那到底是多少钱呢?”

  老爷子看了看叶天,说:“你要诚心想买,就给我30就行了。”

  王孝庆问叶天:“你看上那台灯了?”

  这种东西是舶来品,王孝庆也没对那个时期的装饰品做过研究,还是那句话,古董行业分支太多,哪个分之都想研究明白,哪怕只是涉猎一二,都不是普通人能达到的,那得花费十倍百倍的精力去学习研究。

  在叶天看来,这个东西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德意志的产品,也算是古董里的新鲜货了。

  这要是修复的好些,拿到名媛圈里或者国内外的大市场里,都可以卖上非常不错的价钱。

  他有些心动。

  于是,便花了三十买了下来。

  店主老爷子就用一个塑料袋给他把台灯装上了,这在他眼里还真不是个值钱的玩意。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