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八章精准射击再现---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月9日下午,让甘肃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头痛的,在通源县东南附近出的那股红军部队,就是徐远山率领的龙组部队。

  以往国民党军队与红军交战中,最怕就是这种战斗力强悍,而且使用"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术的红军部队。

  兵力少了围不住,兵力多了追不上。

  因为,民国的交通状况,国民党军队的行军作战模式非常坑爹。

  小部队一天最多能走五十公里,大部队只能走三十公里。

  当前面出现红军部队,朝目标赶去的国民党军队拼着命追的时候,红军又转移了,以国民党军队每天追击行军距离不过三十公里速度,绝大多数时候是在人家屁股后面吃灰。

  这也是红军五次反“围剿”中,前三次轻松取胜的原因,但最后蒋秃子发狠了采用“堡垒铁锁合围”方式而且惨无人道摧毁苏区一切经济基础才把红军逼出了苏区,当然也与对方屁都不懂的战地最高指挥官“李德”绝佳配合有关。

  但在甘肃通源这里,朱绍良真拿徐远山没有多少办法。

  少一些兵力的部队,人家就更敢硬扛,大部队一动人家早就知道,而且甘肃通源、陇西、秦安及定西等县属于山区,靠近通源县的是山不险坡不陡,到处四通八达,走哪都行。

  王均的第三军第七师21旅的一个团得到有一股四百多人的红军部队进入通源县消息后,就从县城追了过来。

  第七师的师长是军长王均兼任,部队装备也好,追来的这个团每营有一个迫击炮排三门82迫击炮,一挺民24重机枪,算是中央军排上号的主力部队,当然该团官兵也是很骄傲。

  民国时期,1935年前82迫击炮能装备到团级部队的,已经是中央军中上的主力部队,装备到营的就是绝对主力。

  原因是,迫击炮还是太少了。

  1923年中国上海兵工厂首次仿制英式“斯托克斯试”迫击炮成功,命名“沪式”82毫米迫击炮,全炮重68千克,弹重千克,最大射程千米。

  1931年,金陵兵工厂对“沪式”82毫米迫击炮进行改型,其中又参考法国“布朗得”迫击炮的优点,定型后的产品被命名为“20年式”82毫米迫击炮,成为当时国造82毫米迫击炮的制式品种。

  到1934年下半年开始正式生产。

  虽然说82迫击炮最大射程超两千米,但作为刚出现在军队里不久的这种82迫击炮,只能在千米以内用目视方式开炮,再远的话打出去的炮弹连炮手都不知道了。

  自从缴获了两挺重机枪配上十倍瞄准镜后,徐远山就不是很担心国民党军队的迫击炮。

  至于自己部队缴获的三门迫击炮,都暂时封存起来,关键是没人会用,炮弹打出去不难,打不准是肯定的,炮弹也不多,还是省省吧。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