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一章守一城得一省---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设备和原材料(前一次2200多吨,后一次近2500吨),这就让西北的五小工业化和化工企业发展得到提速。

  而且徐远山还有一项中国工业弯道超车的计划,就是在1938年至1940年从欧洲引进基础工人和技术人员的计划。

  计划也很简单:在二战爆发前,通过德国急需的军工生产原材料换取犹太人中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既能多救活一些犹太人,又给西北工业补充高素质工人。

  德国犹太人虽然多数是商人,但工人和技术人员也不少,可惜中国没有条件吸引犹太人中的知识分子;

  二战爆发后,再从欧洲法国等一些国家挖掘一些工人和技术人员,当然有科技人才也要,特别是在军工企业生产工作过的工人。

  要达到中国工业弯道超车,就要发挥可能超过十万外国工人的作用,首先中国自身必须有相当数量的工人;其次就是有相当多的翻译人员。

  相当数量的工人就必须靠众多的五小工业企业来积累,所以前期投入的五小工业项目自然是越多越好。

  翻译人员数量问题,在徐远山的建议下,1937年西北联合政府就成立了一个培训机构,汇集懂外语的老师,在徐远山提供教学设备下,开了俄、德、法、英四个语种课目,每个语种招两千名学员,学制是两年,每年招多批。

  学员还有兼职的,就是鼓励年轻工轻人兼职上夜校学一门外语,当然会根据学习成绩给予经济补助;专职学员,就从各地来西北的年轻学生里面招,特别年龄较小或身体不能胜任其它工作的。

  当然,徐远山也给土共中央解释了工人学习外语的必要性。

  特别苏联帮助建设的张掖钢铁厂、硝酸炸药厂就让土共遇到了翻译难题,当时可是抽了不少留苏的干部到这两个工厂充当翻译,就这还非常紧张。

  所以徐远山的建议也得到了土共中央的赞同并大力支持在所有工厂推行。

  实际上,徐远山超然的身份也起了决定性作用,设备是徐远山带来的,财政的金银也是徐远山带来的,他的建议任谁都不能不重视。

  至于将来是否能从国外引进工人,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徐远山联络德国,当然除了军需品,还有工业人才和后面德国战利品即占领国的工业设备。

  而且先锋军在美国和东南亚成立分支,招聘华人,除军事人才外当然也有工业和翻译人才考虑。

  将来以抗战名义,让这些海外青年到中国,到了西北,这些既有工业基础又懂英语,将来就是最好的翻译。

  想想,有这样的几千名有工厂工作基础又懂外语华裔青年,能给西北工业发展起多大的作用吧。

  1938年是西北工业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

  同样,南京保卫战也到了关键时刻。

  南京城不像太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