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1章 路线之争_平凡之路201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件事情,我准备筹建万里出行的专车事业部。”

  这句话一出,让在场的另外三个人都非常诧异。

  他们当然知道“专车”是什么意思,对于打车软件来说,它专指那种跟第三方租车公司合作,利用对方的车辆和人员来提供承运服务的一种模式。

  这从根本上有别于万里、都都和快都目前所采用的完全由出租车来接单的运营模式。

  刘简妮问道:“你确定吗?当初摇摇打车就是选错了专车的路所以被都都给干掉了。”

  林一当然理解他们三个的反应,这里面是有渊源的。

  刘简妮说的摇摇打车是京城市场出现的最早一批打车软件,但是它一开始瞄准的就不是出租车,而是专车。

  原因有些复杂,首先国外的打车软件出现的时候就走的就不是出租车路线,专车更接近“国际潮流”。

  不是完全符合,因为国际同行更加激进,直接就是私家车,这就比“专车路线”还要走得更远了,暂且不必计较。

  其次摇摇打车的老板在创办打车软件之前就是一个经营其他产业有所成绩的商人,他自己名下就有一个租车公司,要联动起来很方便。

  但是摇摇打车这条路很快就走不通了,为什么呢?

  因为上头不允许。

  出租车是有牌照的,需要资质的,让租车公司乃至私家车来运营跟现有法规是冲突的,属于“扰乱市场秩序”。

  摇摇打车走了专车路线之后,很快就被叫停了,不得已转向出租车,这时已经失了先手。

  所以说当初程惟靠着80万人民币启动资金打败了摇摇打车的350万美元,这个故事除了都都自己吹嘘的那些之外,还包括这样一场“路线之争”。

  之前补贴大战三家打得如火如荼,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就是因为有这个前车之鉴。

  “此一时彼一时也。”

  林一非常乐观地表示,“当时的政策不允许,不代表以后的政策不允许,就算出租车接入打车软件也有很多城市曾经是禁止的呢。”

  “年初这一场补贴大战,不仅对于我们自身,对于用户和社会是一次教育,我相信监管部门也一直在观察和调整自己的态度。”

  “之前李罗宾问过我,触碰到出租车的规模上限之后,打车软件这个行业应该往何处发展。”

  “我们从后台数据可以最明显地看到,实际上我们在乘客端的用户增长速度是明显快于司机端的,而目前万里出行虽然每天的订单量有好几百万,但实际的成交率只有百分之三四十。”

  “也就是说,还有一两千万次派单,代表一两千万人次的出行需求没能得到满足,不得不取消或者改乘其他交通工具。”

  “运力不足,这是我们面临的基本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重启专车路线能够极大地缓解打车软件面临的瓶颈,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