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三章超稳定社会的构成_明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即将陨落的王朝奔走呼号。

  他们认定蓝田县是一个远比李洪基,张秉忠之流更加危险的存在。

  再金瓯无缺这个问题上,他们固执的如同一头头驴子。

  云昭没有反驳,玉山书院也没有反驳,反正听这些话的人大多是读书人,而读书人就不能来到蓝田县,只要来了,基本上就属于有来无回。

  不是蓝田县把这些人全部都五马分尸了,而是在这里求学,研究学问太舒服了。

  你想要的书籍这里应有尽有,一部完整的《永乐大典》里四万万文字就足够一个读书人研究几辈子的。

  你想要的安静生活这里有,不用担心官府拉你去当粮长,也不用担心匪徒把你家的孩子绑走问你要钱,更不用担心自己研究学问会造成坐吃山空的场面,只要你的研究方向是有价值的,一般都会有补贴。

  云昭咬着牙耗费一百六万两白银堆起来的玉山书院此时,才彰显出了他无与伦比的黄金色光芒。

  学文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产出,仅仅是一项玻璃生意,就足够玉山书院维持自己日常的用度了。

  加上玉山书院还跟云氏学习,不断地扶持一些看起来很新的商业门类,比如医药研究,虽然眼前看收益不大,如果从长远看,他们的收益将是惊人的。

  六月到来的时候,蓝田县的夏收已经进行了将近一半。

  平原上的麦子每过一天,就有大片大片的麦子发黄,成熟。

  前些年的时候,每到这个时候,蓝田县需要总动员大家一起去田地里收割麦子。

  现在,不用了,随着流民不断地涌进关中,那些有高附加值工作的人就不愿意丢下手头的活计去割麦子了。

  这种算计,或者偷懒的行为会传染,于是,就有更多的人不愿意下地割麦子了。

  所以,关中平原上就满是光着脊背的临时麦客们,在为关中人收割粮食,他们的效率更高。

  蓝田县的农业人口已经换了三茬,第一茬是原住民,在蓝田县开始最初的商业活动的时候,他们放下了锄头,将自己的田地佃租给那些没有地的流民。

  当蓝田县开始向外拓展的时候,关中就有了更多的生意机会,于是,这一批完成原始积累的人也开始投入到商业活动中,把手里的地再佃租给新来的流民。

  当蓝田县因为完善了各种社会架构之后,就有无数的官府部门需要招收大量的人手进来为民服务,于是,关中原住民们就挑选了自家最优秀的子弟进入官府服务部门,完成了自己身份的过渡。

  阶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构建出一个可上,可下的机制,他就能自我运转。

  云昭给蓝田县制定了两条阶级上下的渠道以及一条监督渠道——一为玉山书院,二为军队,三为法兽!

  如今的蓝田县已经发出了明显的信号——只有毕业于玉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