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章、近东开发_神圣罗马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等他们发挥出作用,自己人就先打起来了。

  要是发生了这种事情,英国政府就真成笑话了。

  外交大臣乔治冷静的分析道:“爵士,不要激动。法德矛盾没有你想象中那么深,远远没到爆发的时候。

  只要利益足够大,潜在的敌人也能够先做盟友。想要法德友好,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俄奥。

  比如说:利用普俄仇恨,挑动北德反俄运动高涨;

  或者是法奥两国在意大利地区爆发冲突、在地中海爆发冲突、在苏伊士运河上爆发冲突……

  不一定要打起来,只要把矛盾暴露出来,让他们能够互相提防就够了。”

  “对了,北欧联邦也可以利用。第二次普俄战争时期,沙皇政府拿出售芬兰做幌子,从北欧联邦获得贷款。

  如果不是有奥地利担保,估计沙皇政府早就赖账了。双方的矛盾间隙,早就埋下了。

  我们只要……”

  利用新仇掩盖旧恨,行不行得通,谁也无法保证。

  不过这个脑洞,还是值得推崇的。不列颠长期以来的外交政策,导致他们的敌人不是一般的多。

  如果无法压制住旧日里的矛盾,不列颠就是举世皆敌。

  格莱斯顿首相打断道:“爵士,你们外交部的计划太异想天开了。

  不否认俄奥都是我们的威胁,但是这种威胁只是潜在意义上存在的,短期内还不会爆发。

  国际局势千变万化,或许今天还是盟友,明天就变成了敌人,谁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呢?”

  经过了一系列的变故,格莱斯顿发展最适合不列颠的外交政策仍然是“光荣孤立”。

  不列颠已经拿到了太多的利益,现在需要的是守天下。避免参与欧陆纷争,以裁决者的身份出现,才能够继续最大化。

  伦敦政府一系列的外交操作失误,本质上就是放弃了自己的海峡优势,直接参与到了欧陆纷争中。

  为了“潜在”、“可能”的威胁,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和金钱。

  欧陆平衡政策没有问题,谁强大就打压谁的外交政策也没有问题。两者加在一起,问题就爆发了。

  从第一次近东战争开始,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就陷入了这个怪圈,一直站在欧洲强国的对立面。

  把俄国人打压了下去,法国人又起来了;好不容易把法国人打压了下去,奥地利又冒出来了;现在正准备对奥地利动手。

  看似英国外交部取得了辉煌战果,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这种打压竞争对手的日子,还是一眼望不到头。

  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元凶,正是不列颠的欧洲平衡政策。

  为了维护欧陆平衡,伦敦政府没有办法一棍子把敌人敲死。不仅仅不能打死,甚至连打残都不行。

  万一不小心下手重了,英国人还要赶紧上去拉一把,免得欧洲大陆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仇恨不会因为拉一把而消失,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