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二章、利益催化剂_神圣罗马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军服役、加德纳去海军服役,他们都考上了军校。

  哈灵顿在维也纳炮兵指挥学院读书,已经毕业了再过一个多星期就入伍了,加德纳和德温顿这次回来就是送他入伍的。

  德温顿在慕尼黑步兵指挥学院读书,才上三年级;加德纳就在家门口的奥地利海军学院读书,才刚上一年级。

  菲克尼,你回来的正是时候,如果再晚点儿的话,就见不到他们了。”

  这是典型的两头下注,随着海外殖民地的不断开辟,消息灵通的贵族们,已经认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

  在不确定国家未来战略重心的情况下,很多贵族都在两头下注。反正奥地利的陆海军冲突不大,这么干也无妨。

  三个儿子都考入了军校,奥拉比的确有骄傲的资本。

  尽管贵族天生起点更高,可奥地利的军校同样不是那么容易上的。全国陆海军军校共有9所,每年的录取人数也不过3500多人,而报考人数就没有低于过十万。

  这是义务教育带来的冲击。受过基础教育的人急剧增加,成绩好的学生考上了中学,可以申请到助学贷款继续学业,这就直接导致了中学生数量急剧增加。

  奥地利军校招生和大学招生是分开的,考生两边都可以报考,反正中间错开了三个月时间,不会互相影响录取结果。

  毫无疑问,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无论是大学,还是军校,学生们都是先报了再说。

  能够一路冲出来的草根学生,不是学霸也差不了多少了,至少在文化课上是如此。

  即便是受资源限制,他们接受的教育无法和贵族子弟比,可是总有天才和幸运儿冒头。

  如果只是和草根学生竞争,那么也不算啥。问题是贵族子弟内部竞争也很激烈,这个年代奥地利可不流行独生子女,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三五个起步。

  还有人数众多的贵族旁支子弟,这些人虽然没有爵位可以继承,可是并不等于他们的子女教育就差了。

  现在奥地利的中产阶级,基本上都是这些人。医生、教师、律师、中小商人,大部分祖上都是贵族。

  真正纯粹的草根,能够崛起的太少了。没有知识底蕴,没有社会人脉,能够成长起来的幸运儿,都是天命之子。

  目前奥地利大学中,贵族学生比例只有31.1%,普通家庭学生更是只有1.2%,剩下的都是这个中产阶级群体。

  军校中还是贵族子弟占据了主导地位,约占总学生人数的64.8%,中产阶级占据了总学生人数的34.3%,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可以忽略不计,还没留学生多。

  没办法,这就是公平竞争的结果。现实就这么残酷,从公立义务教育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在小学阶段普通家庭学生占多数,到了中学阶段普通家庭学生反而成为了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