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章、毒瘤_神圣罗马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没有去借英国人的高利贷。

  苦日子都是暂时的。资本逐利,没有人愿意放弃欧洲重建这块大蛋糕。纵使英国政府不支持,也挡不住资本家赚钱的决心。

  尤其是原先从欧陆流入伦敦市场上的资金,率先开始回流欧洲大陆,经过维也纳和法兰克福两大金融市场中转,进入到了战后重建项目中。

  钱虽然有了,但也不是谁都能够借走的。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资本市场上,国家和个人都是“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越是有钱的国家,越容易借到钱;越是没钱的国家,越难融到资。

  家底雄厚的维也纳政府自然是资本市场的优质客户,一穷二白的比利时、撒丁、卢卡,托斯卡纳等国就悲剧了,自身的信誉不够,又拿不出足够的抵押品,融资就陷入了困境。

  一个两个弗朗茨很乐意表现出大哥的气概,可是现在一拥而上来借钱,弗朗茨就头疼了。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各国第一次借钱了。从反法战争开始,这帮小弟基本上都是维也纳政府出钱养着的。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帮豆丁小国个个都是亿万负翁,以他们的经济情况来看,还款等下个世纪再说吧!

  如果只是这些,也不是不能接受。有政治上的丰厚回报,资金回本时间长一点儿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关键是发展经济需要方向,战后重建也不是光有钱就行了。比利时虽然损失惨重,但人家工业底子还在,只要有资金很快就可以恢复过来。

  这个意大利邦国就真的悲剧了,要资源没资源,要工业没工业,就算是发展农业那也是被吊打的存在,最关键的是土地有限养不活这么多人口。

  原本跟着法国人混的时候,除了少量的手工业外,他们主要充当着商品销售市场,和劳动力输出的角色。

  随着法兰西帝国的崩溃,这条脆弱的产业链也崩溃了。神圣罗马帝国只需要商品销售市场,却不需要这些劳动力。

  再怎么廉价也没用,现在的经济发展还没到那一步,社会上能够创造的工作岗位有限,放这些人进来,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留给他们的选择唯有利用廉价劳动力,发展没有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产业,从而带动国内经济发展。

  问题是弗朗茨知道没用,要各国统治者们自己明白,才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

  然而,这个世界上最多的就是缺乏自我认知的人。七个意大利邦国,就没有一个走到正规上。

  一个个眼高手低的家伙,自以为聪明过人,纷纷紧跟时代潮流,一上来就玩儿电气、内燃机这些高科技,就连飞机、战列舰这些顶尖项目都有人敢立项。

  好吧,这是弗朗茨锅。维也纳政府早早就把科技强国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