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1章改变心意_南宋一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辛弃疾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他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辛弃疾由于他的身份,再加上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又圆滑、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在官场中,谁要是想攻汗他想要找个理由实在是太方便了,他“归正人”的身份让他万分尴尬,很多时候就算有理,也会莫明其妙的变得无理。再加上他的性格,免职摆官对他而言属家常便饭。

  从他绍兴三十一年(1161)归宋后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他做官与当民的时间基本上是平分秋色,最近十几年来,除了前年他担任过福建安抚使外,就一直没有担任任何职务。以往有时还会保留一些虚职,但到了去年,他身上的所有官职品阶被剥得干干净净。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他在江西上饶的住所带湖庄园发生火灾,只得举家迁往瓢泉庄园。而辛弃疾在安顿好家人后,孤身一人出来游历。

  辛弃疾原本是没想要来昌化的,可他到了临安却听得最近昌化发生了一起吴江案,不说这件案子本身的曲折离奇,就凭这件案子将宰相赵汝愚牵扯了进来,那也是能吸引大多数人眼球的。

  韩忠卫热情的将辛弃疾拉到了昌化最有名的酒楼,韩忠卫好客,而辛弃疾豪爽,两人叫来酒肉,韩忠卫敬仰辛弃疾,而辛弃疾则对韩忠卫有好奇之心,这一聊下来,对方的性格都合自己的胃口,很快便称兄道弟起来。

  辛弃疾将自己绍兴三十一年聚众二千余人抗金开始,一直将自己的生平事迹都很详细的介绍给韩忠卫听。辛弃疾一生最想做的就是恢复失地、报仇雪恨,可是他却低估了大宋朝廷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