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二章 留下_覆手繁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文顕十分满意。

  陆家管事走过来禀告,“老爷,李大人来了。”

  李成茂是太子生母崔氏的远亲,可惜皇上尚是端王时,崔氏就因生太子难产而死,李家这个远亲还没借到势就已经失势,去年皇上为了立太子,追封了崔氏为皇后,李成茂才借着外戚之名在杭州任了个行军司马,这次才有机会进京拜见太子。

  陆文顕去堂屋里与李成茂见面,刚走进屋子,李成茂立即迎上来,一把将陆文顕拥进怀里,不停地拍打着陆文顕的后背,哈哈大笑道:“贤弟真乃是神人也。”

  陆文顕但笑不语。

  李成茂道:“这次进京果然如贤弟所说,好事临门了。”

  陆文顕目光闪烁,“让我猜一猜……”

  李成茂眼看着陆文顕在屋子里转了两圈,转过头吐出几个字,“是兵马司指挥使。”

  李成茂顿时怔愣在那里,紧接着满眼崇拜之情。

  他离京之时陆文顕给了他一句话。

  喜事临门,志得意满,半喜半忧。

  全都应验了。

  让他如何不惊奇。

  有了陆文顕,他还怕日后没个好前程。

  便是这陆文顕,将来也非池中物。

  陆文顕接着道:“不过,李兄也要立下大功,才能得偿所愿。”

  李成茂点点头,兵马司指挥使是要职,没有资历和军功,就算是太子开口,中书省的两位丞相也不会答应,更何况还有太后盯着朝局。

  太后和皇上分庭抗争,闹不好李家没能任职还成了被牺牲的棋子。

  李成茂道:“太子让我做韩璋的援军,只要立下大功,将来……就可以顺势而上。”这就是让他犯愁的地方,韩璋可不是好惹的,给他当援军,做好了功劳都是韩璋的,做不好就算不在战场上丢了脑袋,也会被韩璋弹劾。

  福兮祸所依。

  李成茂恳切地看着陆文顕,“陆贤弟一定要给为兄指点迷津啊。”

  陆文顕微微抬起头,嘴角上扬露出一抹笑容,“兄长不必担忧,太子爷总会让人送信给兄长,告诉兄长该如何作为,小弟……也送兄长一句话,只要兄长记住,必然成就不世之功。”

  李成茂屏住呼吸听过去。

  陆文顕道:“韩璋不死,不进镇江。”

  ……

  顾家祖宅。

  琅华让管事将一本账目交到韩璋手中。

  韩璋打开一看,上面记载着顾家所有米粮的剩余,他不禁惊讶地看着坐在椅子里的顾琅华。

  每次打仗,他都要拜访左近的大户,希望他们能捐些粮食以做军资。

  这一次他还没有开口,顾家已经将厚厚的账目递到他手中。

  顾大小姐也早就开始为朝廷准备修葺城墙的糯米。

  韩璋总觉得顾家有个高瞻远瞩的人在悄悄地安排着这一切。

  是生病的顾老太太,还是未谋面的其他女眷?总不能真的就是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小姑娘圆滚滚的手,粉嫩又俏丽的脸庞,就像是用一块无暇的羊脂白玉雕成的娃娃,这样的小姑娘,怎么可能会做这些事。

  顾三太太走到窗外悄悄地听着里面的谈话。

  琅华道:“这是我们顾家能拿出来的所有粮食,等大军建了粮仓,就会让家人尽数送过去。”

  顾三太太不由地惊呼出声。

  所有的粮食。

  老太太疯了不成?

  琅华没有理睬屋外的顾三太太,接着道:“即便是这样,若是士兵超过一万,在镇江停留超过一个月,这些粮食也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从岭北到镇江这么远的路程,只怕朝廷的供给早已经不足,韩将军提前来到镇江,难道不是准备要调粮吗?”

  韩璋有种再将顾大小姐举起来的冲动。

  他提前来到镇江,有两个原因,其中一个就是粮食。

  “那么,”琅华抬起头,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在椅子上轻轻地点着,“韩大人就要阻止准备携带所有家资离开镇江的大户,走可以,却要留下所有的粮食。”

  ***************

  周末,孩子在家闹腾,所以更新晚了,抱歉抱歉。

  谢谢大家的推荐票,请继续支持教主。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