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一十八章 德隆困境_重生之资本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够了。

  等到下午把所有的资料大概浏览了一遍,然后在脑海里梳理了一下后,德隆的情况他大致清楚了。

  说起来,德隆的发展历程,也是国内大多数家族式财团的发展过程。所谓的万向系、明天系、中科系等十三大财团,或者其他大大小小不具名的财团,但凡是从华夏改革开放后经济草莽时代走过来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具备德隆的特征。只是他们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境遇有所不同而已。

  以德隆集团为例,太宗南方讲话后,全国掀起了一股加快改革的浪潮,华夏股市出现井喷。同年八月,鹏城证券交易所宣布发行国内公众股5亿股,发售抽签表500万张,中签率10%,每张中签表可认购1000股。

  曾经在海~口和鹏城碰过运气的唐万欣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中的机会,便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以每天50元劳务费为诱惑,组织了5000人到鹏城为他排队认购抽签表。当时的鹏城一下子涌进了150万人,唐万欣的队伍是其中人数最多的。

  毫无疑问,这5000张认购表让他狠狠的赚了一笔,后面又靠着倒卖国有企业的原始股和内部职工股,以及国债逆回购,积累到了超过3亿华夏币的巨额原始资本。

  股市和金融是唐万欣崛起的基础,也让他充分意识到这是一个‘来钱快’而且成本低的地方。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曾经奠定他崛起的股市和金融也成了德隆和唐万欣灭亡的祸根。

  华夏的资本市场之所以屡遭人诟病,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企业股权设置。跟国外普通股、优先股的设置形式不同,在国内上市的企业,尤其是原先的国有企业,股权设置有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一般而言,国有股和法人股不允许上市交易。而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数量往往占到企业总股本的70%。这就为黑幕交易提供了空间。

  那些有关系和人脉的资本,可以以远低于市价的价格吃进足够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从而彻底控股一家大型企业。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是华夏资本市场常见的现象。这场瓜分盛宴,让无数有胆魄,有人脉的人成为新的富豪。

  唐万欣就是这些人当中最顶尖的一个。

  通过对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低价收购,唐万欣的德隆成了新~疆屯河,沈~阳合金和湘火炬三家上市公司最大的股东,彻底的控制了三家公司的管理和运营。

  说起来,唐万欣在实业管理上也是一位能人。在他收购前,新~疆屯河,沈~阳合金和湘火炬都是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落后,产业老化,仅仅靠上市筹得一笔钱来苟延残喘。

  但在唐万欣收购之后,不仅在产业上进行全面的重组,还花钱聘请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