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75章 奇怪的案子_大唐孽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冲击。

  李世民的心中的这个想法,生出来之后就再也压不下去了。

  “陛下,巡视各州的事情,属下觉得还是要跟房相等大臣商讨后再做安排。”

  这种事情,李忠不敢介入太多,只好把房玄龄等人拉出来当做挡箭牌。

  要不然,到时候御史们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才让李世民有了出京的想法,那弹劾自己的奏折估计能够堆满陛下的御桌呢。

  ……

  “王爷,那个孔颖达建议我们在各个孔子书院旁边设立一个建议的印刷作坊和造纸作坊,既可以通过这些作坊挣一些钱财,也能降低我们得书籍成本。”

  刘界作为观狮山书院的负责人,如今跟孔颖达一起对接,商讨孔子书院的事情。

  “所有海外的孔子书院,书籍都必须从长安城运输过去,纸张也不例外。至于印刷作坊的修建,更是提都不用提。”

  李宽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孔颖达这是开得什么玩笑!

  自己支持他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为的是推广儒学,让这些地方的百姓能够对大唐产生更多的归属感。

  至于造纸作坊和印刷作坊,大唐可是掌握了这个世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怎么可能把作坊修建到国外去呢?

  钱不钱的,这个时候根本就不重要!

  只要作坊修建在倭国或者新罗,不需要几年,相关的技术肯定会出现外流。

  毕竟,一个人忠诚与否,主要看他受到的诱惑是否够大。

  如果人家以倾国之力去挖几个墙角,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这无关作坊里的匠人是否忠诚!

  “如果这样的话,书籍和纸张的成本都会上涨不少,最终孔子书院开设需要的运营费用会高很多,对我们进一步扩大书院规模是不利的。”

  刘界显然还想再争取一下。

  显然,在他看来,修建更多的孔子书院,让更多地蛮夷能够被同化,这是最重要的。

  “成本高了,自然有人来买单。到时候孔子书院开业的时候,当地的勋贵但凡是还有点追求,必定会将家中的一些子弟送到书院里头进学。我们可以给孔子书院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规则,对于一些有才华但是贫穷的学员,可以免除所有的费用;但是对于勋贵子弟,反正他们都不差那点学费,那就多收一点,尽量维持孔子书院在财务上的独立和不亏本。”

  李宽没打算依靠孔子书院来挣钱,但是也不想一味地往里头扔钱。

  不管是什么机构,能够维持自身正常运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当然,朝廷的那些衙门是个例外。

  如果他们也去挣钱,那就真的是与民争利了。

  “学生明白了,不过孔祭酒那边可能不会死心。在他看来,把造纸作坊和印刷作坊设在当地,可以更快的印刷各种书籍,让更多的蛮夷接受儒学。”

  刘界倒也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