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4 军旗纷至聚昌邑_三国之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的将校多有家兵,所以某个将领死后,通常会由他的子侄继领他的部曲,这一制度有利有弊,但就荀贞而言之,他是绝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在他的部队中的,因而,不但是对甘宁的这次调动,包括在此前的防区转换等调动中,除非必要,他大多也是只调将校,不调其部。

  对甘宁如此,对高甲也是如此,亦是令他最多只带一曲兵士上任。

  五月快中旬时,许仲、陈褒、江鹄、刘备等在徐卓的协调、配合下完成了任城县驻军的调换、东平国江鹄部的入驻以及合乡驻军的防线建成,许仲、戏志才等归州中。

  入了徐州,在合乡,许仲先令部曲回下邳,然后只带了数曲兵士,与戏志才、张飞等同来到州府,给荀贞汇报这一次军事行动的整个经过,并交还虎符。荀贞留他和张飞在州府住了几天。随后,许仲带着张飞回下邳,仍负责下邳防区的军务。

  周泰、蒋钦於此战中稍立功劳,荀贞授蒋钦督舟司马职。

  蒲沪、鲁肃、刘晔此时已开始了舟师的筹建,甘宁也从彭城到了州府,亦参与到了其中,荀贞令蒋钦从鲁肃、甘宁等也参与了进去。

  周泰虽是新投不久,可他在从许仲出战前,与蒋钦俱被荀贞留在幕府,得以与荀贞常见,荀贞颇是喜欢他的性格,又因一时没有合适的外放职位,即就擢周泰为幕府的门下督,位与左伯侯、原中卿并列,仍旧把他留在了幕府里边,常从左右。

  许仲、戏志才从兖州带回来了有关兖州近况的消息。

  自知刘岱要亲击兖北黄巾后,荀贞对兖州密切关注。

  徐卓上的两策都不能用,荀贞这些时日也一直在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使自己能在刘岱的这次亲击兖北黄巾中得利?再三考虑,竟是无所得。是以,待许仲、戏志才到州府后,荀贞又和他俩就此事商议了好几次,但最终也只得出了一个结论:唯坐观可也。

  许仲、戏志才等从任城回来之时,兖州各郡愿意听调派出的兵马数目大体都已报给了刘岱,

  曹操亲率四千步骑,人数最众,鲍信部三千人,泰山应劭、济阴吴资亦遣三千,山阳、陈留都是两千,东平、任城辖地小,又一个与荀贞接通款曲,一个境内现有荀军驻扎,故而各只遣出了数百兵卒,刘岱调出了州兵七千,州郡兵加在一起,计有两万五千余步骑,李乾受州府召用,出了三百余部曲,别的郡县大姓也有受召的,他们遣出的总共有两千余家兵。

  两万五千余州郡兵,三千余的豪强部曲,将近三万步骑。

  这些步骑现有已至昌邑,聚在了刘岱帅旗下的,也有没去昌邑的,如鲍信、曹操、东平李瓒部、泰山应劭部因为或就在济北、或离济北近,所以没有到昌邑与刘岱会师,而是屯守郡内、抑或移兵至济北界外,等刘岱率军到达。

  比之号称百万的兖北黄巾,这点人马看似不多,但要知,荀贞目前也不过才有三万余步骑而已,分兵驻守各郡,已然震慑得青州、兖州黄巾不敢入犯,若是兖州的这近三万步骑皆是训练有素的老卒、战力可与荀军相较的话,把那“百万兖北黄巾”击破倒也不是不可能。

  退一步讲,即便这近三万的兖州兵不能与跟从荀贞转战数州的积年劲卒相较,可有曹操、鲍信在军中,只要他们肯积极地为刘岱出谋划策,又只要刘岱肯听从他们的意见,兖北黄巾虽众,却亦不足畏惧,纵然因为兵力劣势而进不能破,然退也足可自守,仍是有获胜之机的。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