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莫辛纳甘_红色玛利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件厚重的军装,一把兵工铲,一定绿色的军帽,一双穿起来算不得舒服的军靴。

  留给玛利亚的就这四件东西。

  然后,就是布琼尼对她授课。

  在日俄战争中,为了应付日军的大规模炮击,俄军也会挖堑壕进行对抗。

  特别是旅顺攻防战,尤为激烈。

  有时候为了争夺一个高地,来来回回进行冲击。

  一旦占据高地就要建设阵地防线,但因为战况过于激烈,有些时候刚站上去,日军的炮弹就已经轰了过来。

  布琼尼在讲述这件事情时,还心有余悸地描述日军的疯狂。

  “他们都是一群不要的疯子。”

  “冒着自己炮弹的轰击,直接朝着我们发动进攻。”

  虽说如此,但布琼尼眼中并没有畏惧,只是对日本这个民族的疯狂,带上了一丝慎重。

  而在阵地抢夺上,自然就会用到堑壕战。

  堑壕战最好的起源并不是十九世纪,而是十七世纪中叶。

  时间大概在明末清初的时期。

  在整个时候,法国出现了一名欧洲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军事工程专家。

  塞巴斯蒂安·德·沃帮。

  在那个时代里面,他就是欧洲最为坚固的盾和最为锋利的矛。

  他最擅长的就是建筑防御性城堡,同时也最擅长进攻对方防御性城堡。

  而这两部分都与目前最为流行的战术有关,那便是挖壕。

  每次进攻他都会命令士兵在城堡攻击范围外挖一道围绕城堡的堑壕,深度在一米二左右。

  挖出来的土堆在对着城堡的那一侧。

  然后朝着城堡以z字型的方式一点点推进,然后将大炮通过交通壕一点点推入城堡大炮的射角盲区。

  接下来就是一顿猛轰,打得对方无法还手。

  他这样的战术曾经帮助过路易十四的遗产战争。

  是的,就是那位美国国父路易十四。

  在听到布琼尼的历史讲课时,玛利亚不禁感慨,这历史的奇妙性,真的精彩。

  而这一堑壕战也一直流传到现在,逐渐演变成各种方式。

  随着战争规模的逐渐扩大,散兵坑逐渐成为了主流。

  散兵坑又成三种,站姿、跪姿和卧姿。

  一边为玛利亚讲解堑壕的知识理论,布琼尼一边亲自示范。

  他首先拿着铁铲,然后趴在操场边上,怕在地上挖出一个一米多长二十多厘米深的坑。

  挖的时候,泥土都堆在自己面前,从而遮挡住自己全身。

  趴在这个二十多厘米的坑内,他回过头大声地对玛利亚说道。

  “同学,在战场上,最能夺命的不是炮弹,而是不知从何而来的子弹。”

  “所以,一旦进入战场,首先要做的就是趴着挖坑,尽可能减少自己的中弹面积。”

  “这个,就是散兵坑中的卧姿坑。”

  随后又用铁铲拍实面前的胸墙。

  “这个胸前,就是我们目前为止的掩体。”

  “胸墙的掩体可以给你提供一定的掩护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