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2.在德国,五十万买一块肥皂_红色玛利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与三十年代,是风起云涌的时代。

  而在1923年的时候,也同样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国际社会问题。

  首先是德国,由于德国马克暴跌,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为了迅速偿还战败后的债务,德国疯狂印钞,加上凡尔赛条约的各种条款问题,这使得德国人对魏玛政府十分不满。

  经过一系列骚操作之下,魏玛共和国的钞票逐渐变得不值钱,通货膨胀极其严重。

  在1923年到来时,德国的马克与美元汇率时亿对一美元。

  若非苏联给德国带来了更有实质性的食物作为支持,恐怕已经有很多人饿死在街头上。

  可即使如此,也不足以维持德国的国家运行。

  特别是德国的通货膨胀,让德国市民手中的钱变得再不值钱。

  苏联给他们带来的是食物,可生活用品仍旧需要他们自己去生产制造。

  于是乎便出现了一种情况。

  一位德国人想要买一块肥皂,他们需要拿着手推车将钱推到商铺里面,然后由商家以秤砣来称量这些钱有多重,而非数钱有多少。

  而且因为通货膨胀有一个特征,那就是以工资租金利息为收入的收入者福利会受到严重损害,而以利润为主要收入的高收入者却可以从中获利。

  一些农民或者小商人因为货币贬值,而拒绝出售自己的产品,这就导致生活品成为了他们要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根据某位学者的统计,他们想要买一条领带,可能就要用上五辆手推车。

  魏玛共和国对此还是保留着信心,因为粮食供应依旧稳定。

  通过《苏德互助协议》,德国在苏联那边获得了很多粮食。

  可是,即使再多,这些粮食也不足以养活这近乎八千万的人口。

  所以魏玛政府进行了一项政策,那就是粮票。

  然而粮票所能提供的粮食量只够他们的最基本生存需求,而非满足。

  这还得是在没有出现贪污等情况出现。

  要知道,负责分配这些粮食的官员,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小心遗失一些量。

  这些量或者被他们拿出去卖了,又或者被他们拿出做交易了。

  被贪污的那一部分自然而然要让民众来买单。

  如果只是一点点而已,还不足以引发社会问题,可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些被贪污掉的量逐渐变多。

  他们宁愿自己收在仓库里烂掉,也不交出去。

  生活用品就更是如此。

  他们几乎不存在生活用品,某些本来是一次性的东西,都被他们反复使用。

  而且德国需要偿还的债务赔款,都是需要消耗自己的黄金储量,这使得德国的外汇清零,无法进口工业原材料。

  如此一来,缺少工业原材料的工厂便等同于失去汽油的汽车。

  从凡尔赛条约签订到1923年,德国境内就有无数工厂因为缺料而被被迫停厂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