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七十二章 三国成书_我要做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人家更专业,求真书院本就不是为科举准备的书院,就算是教授科举之道,恐怕也抢不过别人。

  “不一样,我们不教授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而是只教授一些在科举时的技巧,比如文章的转折承接,用典与遣字造句的技巧等等,这些东西解兄你应该比我懂得更多!”李节再次解释道。

  老朱在洪武三年时诏定科举法,规定应试文仿宋“经义”,其实已经形成了最初的八股规格,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极大的限制了考生的自由发挥,使得他们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才华。

  当然老朱这时的科举还不能叫八股文,真正的八股文要到成化年间才会彻底的定型,那时的八股文才叫恐怖。

  但无论是不是叫八股,明朝科举的文章更加严格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在严格的规定下,也就使得考试衍生出更多的技巧,只要懂得这些技巧,虽然不能说绝对能考上,却也能在考试中占很大的便宜。

  解缙本就是进士出身,而且还高中过解元,自然也立刻明白了李节的意思,这让他也不禁眼睛一亮道:“这个办法的确不错,考生们就算是别的书院毕业,但也很难请到一位进士帮他们讲解科举时的技巧,若我们开讲科举之道,肯定能吸引不少的考生前来求学。”

  “解兄,这个办法虽然能吸引学生,但也有一个缺点!”李节忽然再次开口道,他之前把这个办法放在第二,就是把它做为一个备用的方案。

  “什么缺点?”解缙惊讶问道,他虽然聪明,但主要是在做学问方面,有些事情上反而十分迟钝,比如他在人际关系方面。

  “解兄您想啊,这个方法只能吸引那些为了科举而来的人,与咱们书院的目标并不一致,所以就算来再多的学生,对书院的发展也并没有太大的用处。”李节十分耐心的解释道。

  “对啊!我怎么忘了这一点!”解缙闻言也一拍脑门道,如果只是为了教授科举之道,那他们干脆办一所普通的书院算了,这与他们办求真书院的实心完全是相背的。

  “所以这个办法只能做为备用,如果第一个办法依然无法招收到足够的学生,到时再用第二个办法吸引一些学生过来,至少先把书院的架子撑起来,日后等到书院的口碑确立起来后,也就不用担心招生的问题了。”李节说到最后也拍了拍解缙的肩膀。

  如果有可能的话,李节其实很想亲自主持书院的事务,毕竟教育可是百年大计,甚至毫不夸张的话,他之前做的那些事,加在一起都不及求真书院日后的影响力大。

  但李节实在脱不开身,根本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所以只能把书院交给袁监正和解缙,自己顶多在一旁出出主意,虽然解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