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六章 德不配位_回到北宋当明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桓同意了种师道的说法。

  但是大宋官家的仁慈,依旧让大宋的军卒们在执行中,没有对百姓下手,而是只找金人。

  赵桓很想选第二道中策,去拉拢一波河套地区百姓的民心,说的高大上点,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而且赵桓相信自己的命令,也会被岳飞所执行。

  岳飞这个人的性子就这样,轻易不会在大事上反对自己。

  但是他最后还是选择了上策,督促孙翊好好训练新军。来年开春再战。

  河套百姓的命是命,大宋军卒的命就不是命了?

  军卒也是爹妈生养的血肉之躯。

  冬日行军作战稍不留神就是冻伤、冻死一片,甲胄变得生脆,战阵冲突会有更多的伤亡。

  岳飞手下的兵卒河间军是大宋的精锐。

  但是再精锐的军卒,他们已经征战了一整年了!

  河间军卒已经去年秋末开始剿匪,从京畿路转到了关中,再打到了太行,行军燕京途中,还平定了一个连云寨。

  天德州之战更是结结实实的打了一场硬仗。

  连续两次探底西夏,又转战到了上京路威慑恐吓了一番克烈部。

  之后归来之后取河套,再行军至坤仪州转回奉圣州。

  一年都没停顿的河间军,是一只常胜之师!

  但是转战万里的他们,也需要修养。

  当初的大宋西军为何在伐辽之战中一溃千里,和赵佶那什么狗屁不通的招降战略有关,也和大宋西军连年征战无喘息之机有关。

  河间军再强行上阵打西夏进犯之军,即使是常胜,再战再胜!

  牺牲的军卒也会很多。

  赵桓仔细权衡了利弊,河套什么人都有的百姓和河间军的军卒的命,他仔细在心里称了称,最后他觉得河间军的命,比河套百姓的命值钱多了。

  华夷之辨依旧比较盛行的大宋,为了河套百姓拼命的事,赵桓实在是做不出来。

  当初放金国百姓进关的时候,赵桓也是汉儿优先的原则。

  赵桓最终的决定了选择了上策,他靠在椅背上,望着大殿上的华灯发呆。

  “系统,你说朕是不是也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皇帝,变得有选择了?屠龙者终于长出了恶鳞?朕居然选了上策。”赵桓喃喃自语的说着。

  【……】

  赵桓嗤笑了一声说道:“你倒是说说呀。”

  自从他这个皇帝的权势越来越重,朝臣们对他也越来越尊重,而这种尊重有变成崇拜的趋势。

  就连李纲现在都不那么刚了。

  【慈不掌兵,你的仁慈现在只能普照宋境。】

  “慈不掌兵吗?”赵桓愣愣的问道。

  【换句话说,其实你的大宋还不够强啊!你的拳头还不够硬啊!打个比高句丽还要废物的金国,都已经这么费劲了,你还想将仁德普照到力不能及的地方吗?】

  【你的拳头还不够大,还不够强,你想当天可汗,可是德不配位啊!】

  【你需要,以德服人!】

  赵桓哭笑不得看着眼前的字幕笑着摇了摇头,系统还是一如既往的直指本心。

  德不配位,以德服人。

  这里的德可不是仁善之类的虚妄的精神修养,而是手里掌控的力量不够强大。

  “官家,回京的事准备的差不多了,什么时候动身?”赵英又从阴影里窜了出来问道。

  官家显然是政务暂时告一段落,赵英看着官家发呆回过神来,赶紧走了出来。

  “回京啊,后天吧。”赵桓打着哈欠说道。

  夜已经很深了,他已经有些犯困。

  赵桓回京的原因很简单,北方战事陷入了焦灼了垃圾时间,大冬天的北方,已经不适合打仗了,只有小规模的冲突。

  还有一个时间,就是那个屡次拿李清照说事的家伙,再次跳了出来。

  而这一次程褚终于抓到了这个人的尾巴,顺藤摸瓜的拉出了一大片的人,他必须赶回去坐镇汴京。

  这个人出乎了赵桓的预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