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七章 人才喜加一_回到北宋当明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改、商改都一并进行起来,让张叔夜去一趟吧。至于京中捷胜军统领,让岳飞先暂领起来。”

  赵桓他压根就没听出来李纲试探的意图来。

  李纲这才放下了心,多少君主在国家危亡的时刻,都是无比的贤明,等到国事稍微平稳一些,就会变得平庸起来。

  这里面帝王心性的变化,岂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

  官家的心志未变,李纲试探出这一点,就足够了。

  政策不连贯,会给大宋带来极大的危险,但是现在的官家无疑是没有反悔的意思。

  “官家京中百官不断外派安边,赈抚荆湖、两浙等地,京中官员有些人手不足了。官家,臣写了一个札子,都是这个多事之秋中,表现较佳的知县事,知府和知州。”

  李纲拿出份札子来,递了上去。

  这是在举荐官员,赵桓打起精神来,说道:“朕这里也有一份名单,李太宰看一下。”

  赵桓早就有准备,这朝堂,可不能变成李纲这个宰执的一言堂。

  他也挑选了不少人,准备让他们进京做事。

  赵桓仔细翻动着李纲的札子,越看越是笑容满面,因为两个人的名单,绝大部分都是一致的。

  为数不多的几个不同的地方,也是赵桓害怕京中官员臃肿,就没写上去。

  而李纲札子上缺少的人,大部分都是军将。

  这方面赵桓一直抓的很紧,李纲深知自己不能碰军政方面的人员变迁,札子缺少的军将。

  这两份名单的人都是有能力的能臣。

  “这个陈规不错。”赵桓对这个陈规的印象很深。

  此人是安陆县的知县事,金兵侵扰的时候,盗寇四起,而德安知府弃城而逃,不知所终,此人担起了代安知府之职,讨群寇,接连获胜。

  一介书生、保民安邦。

  赵桓知道此人,还是因为此人曾经上过一道札子,奏营屯田事宜,想仿效古代屯田制度,集中射士民兵,分地耕垦。

  军士所屯的田地,都在险隘处建立堡寨,战时便集结到堡寨抵御,非战争期间就按农时耕作,射士以一半人耕种屯田。

  民户营田,水田每亩交纳赋税米一斗,陆地每亩交纳麦豆各五升。满三年没有拖欠赋税的,田产归民户所有。

  但是系统的提示,让赵桓的面色越来越严肃。

  人才喜加一啊。

  【陈规:发明了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金军入侵,杀死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刘延庆治军行军无纪,刘延庆死后,其部下祝进、王在逃散成为盗贼,侵犯随、郢、复等州。】

  【祝进、王在进攻德安府,德安知府弃城逃走,当地父老百姓请求陈规代理知府之职帮助守城。】

  【陈规临危受任,联合弓社射士,守住了德安府,之后祝进、王在再次进攻德安府,被陈规打的大败而归,再无力兴风作乱。】

  【而后李孝义、张世率步骑兵数万人逼近城池,诈称受诏接受招安,陈规登上城墙察觉这是诈降。】

  【他急忙布置防备,半夜时分,李孝义的军队围城进攻,由于事先做好了准备,陈规把二人的散兵游勇,打得大败。】

  【短短不大一年的时间里,劝降杨进,败董平,拘桑仲,杀李横。】

  人才啊!

  赵桓看着系统的种种情报,这赵构不败才奇了怪,陈规本来在他的地盘上,打出了好大的名堂。

  赵构不起用他,甚至连知道都不知道,浪费了人才。

  当然,这些和盗寇之间的战斗,不是让赵桓认为他是大才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这个人发明了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

  这才是重点。

  也得亏赵构没有起用他,要不然平定江南,就有得打了。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