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二章 绝不议和!(为月票满200加更!)_回到北宋当明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一个皇帝,要时刻面对所有人的马屁而不怡然自得。

  不管是客观的、还是吹出来的马屁,就当没听过。

  这是一个皇帝的基本素质,如果没有这样的素质,就很容易被谗言所蛊惑。

  所以赵桓看着李纲,在等待着李纲后面真正的图穷匕见。

  “官家,三年,大宋可拥有十万精兵,三万飞军,到那时,李朝、大理、西夏、残辽、金国,没有一个是我大宋的对手!官家,议和只是为了更大的胜利。”李纲再次俯首说道。

  他的议和和朝堂其他人同意议和不太相同。

  在他的理解里,军阵应该是一波接一波的征伐,既然拿下了燕云之地,那就应该小心经略,三年将民心收束,再图谋更多。

  果然,赵桓叹气,还是要议和。

  连李纲都无法理解自己的想法吗?

  澶渊之盟把皇帝的定义,从天下唯一的君主,变成了一国之君的定义。

  而划定的拒马河为界,把中国变成了一个有疆域,有界限的国度。这种惯性已经超过了一百年的时间。

  大宋就应该如此,如果能够收复燕云那就是意外之喜。

  连李纲对大宋的期待也是如此,收复燕云,仅此而已。

  大宋的臣民对大宋的期待也仅限于收复燕云而已。

  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就对吗?

  可大宋的潜力,就只有一个收复燕云吗?!

  赵桓以为不是。

  “大宋在辽国金国,遍地都是察子,我大宋子民,遍布金国、辽国、西夏、大理、李朝,他们都是汉人,在这些地方挣扎谋生。汉人无界!则大宋无界!”赵桓扶起来了李纲。

  “收复燕云只是第一步而已。朕会短暂罢兵,与民休养生息,三年也好,五年也罢。朕都能等得了。”

  “但是与金国议和,绝无可能。除非先把金国皇帝的皇帝二字去了,否则依旧是不死不休!”

  “太宰,你未到前线,奉圣州的军堡一旦建成,与周围民堡连成一片,那金兵想攻伐云中,根本毫无胜算,十里一堡的奉圣州,能把金人的所有韧性变成催命符。”

  “平州的新关隘山海关建成,只要三万精兵,十万辅兵,就可以阻拦金兵于山海关下。”

  “现在形势变了,不是他金国可以随时铁蹄南下的时候了,现在是我大宋可以随意从北古口、奉圣州出州侵扰他金国之地的时候了。李太宰。攻守之势,异也!”赵桓说道。

  他要和自己的宰执达成共识,那就是休养生息可以,议和不行。

  反正现在金人打不进来,大宋随时可以出击。

  那王禀和孙翊可以长途奔袭数千里,拿下临潢而坐看上京,又在临潢,五千击三万,得胜归城。

  也证明了赵桓对战略的估计是正确的。

  李纲是个文臣,对军阵谋略的思考略显失当。

  士气很重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大宋军卒连战连胜,虽然疲乏,但是士气旺盛,披荆斩棘,才拿下了胜利。

  修养,操练,训练新兵,都可以让大宋的军卒知道官家壮志未泯,心中憋着一股劲儿,等待着猛兽出笼的那一天。

  如果自己这头答应了议和,那军卒心气卸了,扭头看看自己分的田,还有宅子,还能有几分心气?

  所以,赵桓严厉拒绝议和!可以休养生息,但是绝对不可以议和。

  “哦?官家同意暂时停止征伐?只是不愿意和金人议和吗?那就好办了。”李纲这才知道自己误会了官家的意思。

  休养生息乃是必然,太宗皇帝在河北挖的大坑,就得好久才能填满。还有太原城的重建,这都需要些时间。

  李纲也不是非要拼命议和,只是想要争取点发展的时间而已。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