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3章:关东军大扫荡_民国合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河,这个东北最后一块省份。

  “驻守山海关的支那军队是哪一支?兵力多少?”武藤信义看向东条英机和土肥原贤二。

  自从东北事变成功,日军大举占领东三省后,石原莞尔晋升大佐,调回了国内,而板垣征四郎也晋升之后调往华北特务机关,所以现在本庄繁手下的情报机构只有副参谋长东条英机掌握的一部分,以及土肥原贤二留下的一部分,还有就是河本大作在南满铁路的一部分。

  早已对华北地区有过间谍部署的土肥原贤二起身汇报道:“目前驻守山海关的是东北军步兵独立第九旅,旅长何柱国,兵力五千人左右,除了千余人部署在山海关城墙上,其余大部都在山海关内。”

  “我军在山海关从《辛丑条约》以来一直部署有一支秦榆守备队,兵力在千人左右,这支兵力随时可以投入到对山海关支那守军的战斗中。”东条英机补充道。

  这支部队隶属于华北驻屯军,和关东军属于两个体系,不过在此时,却是双方从高级长官到下面的基层军官都到了合作的时时候。

  华北驻屯军的历史要追随到清王朝的《辛丑条约》,各国从中取得了对华北地区的军事驻军权,除了北平和天津外,还有山海关、秦皇岛、滦州、昌黎等铁路沿线重镇都有外国驻军。

  其中因天津有租界存在,各国驻军兵营基本都在天津,驻军人数从一个营的三五百人到一个团的两三千人不等。

  唯有日军驻军兵力逐步上升,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天津兵营维持有兵力两千余人,华北各地驻军以中队到大队不等,整个华北驻屯军总兵力在五千人左右。

  其中秦榆守备队就是一支长期驻守在山海关城南的一支华北驻屯军部队。

  山海关的局势一下子就明朗了起来。

  驻守的中国军队才一个步兵旅,而且主力在山海关后方,驻守城墙的中国守军才千余人,而己方不仅在山海关城内有一个守备大队,绥中、锦州地区还有第八师团的主力,随时可以对山海关进行里应外合的进攻。

  “参谋部策划,拿下山海关只需要出动一个步兵联队和部分炮兵、坦克的兵力,以及少量的飞机支援。”小矶国昭有点激动,他已经等不及想攻占这座华北地区的第一关隘了。

  东北事变以来,虽然军方一直在违背大本营步步蚕食的命令,大肆鲸吞支那领土,但随着515事件,日本军方逐渐在内阁占据了更多的话语权,那些为帝国开疆拓土的将领们也受到了晋升和奖励,这更加刺激了军方,无论是基层军官还是高层军官,都渴望通过战争的方式,通过打败支那的方式,谋求军功!

  像策划了东北事变的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已经成为日军中耀眼的新星,也成为了无数基层军官们的偶像,关东军被调来的四个师团中,无数军官都渴望模仿这两位,为帝国开疆拓土,打败支那军队,占领支那土地,换得军功。

  所以针对山海关的进攻计划,在经过一番议会商讨后,很快就确定了下来。

  侵占山海关的主攻任务交给了第八师团负责,除此之外还有张海鹏的伪军部队也被调往了绥中等待命令。

  南线的战事交给第八师团后,武藤信义将亲自前往长春,指挥对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最后清扫任务,包括第七师团、第十四师团、骑兵第四旅团、还有伪军张景惠部、丁强部等部,十余万兵力分别出击,对各地的抗日武装进行扫荡,之后这些部队将向热河边境集结。

  而此时,苏炳文和马占山的部队正在进攻齐齐哈尔,李杜的吉林自卫军则在进攻依兰,冯占海的部队在吉林遭到日军重创,正率部撤往热河,杨靖宇的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则在秘密发展阶段,赵尚志和张甲洲的江北独立师倒是前段日子打下了巴彦县,但现在也成为了日军这一次扫荡的重点进攻目标。

  东北抗战局面,即将进入低潮期。

  凛冬将至!

  请收藏:https://m.xorko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